性騷擾能收集什麼證據?加害人要負什麼責任?

文:雷皓明(認證法律人)
張學昌(認證法律人) 10 0
刊登:2018-12-15 ‧ 最後更新:2022-11-18

本文

性騷擾加害者,需承擔行政罰鍰、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要追究加害者的責任,證據的蒐集就會是一個重要的工程。(見圖1)

圖1 性騷擾他人要負什麼責任?||資料來源:雷皓明、張學昌 / 繪圖:Yen
圖1 性騷擾他人要負什麼責任?
資料來源:雷皓明、張學昌 / 繪圖:Yen

一、加害者的責任

性騷擾的加害者,原則上要受罰鍰處罰,如有肢體碰觸身體隱私部位,則加重成刑事處罰[1]。受害者可以先向主管機關(縣市政府[2])或是警察局報案,由主管機關成立的性騷擾防治委員會[3]進行性騷擾的事件調查並開罰;如果涉及刑事案件,則可於報案時一併提出告訴,請求檢警機關追訴加害者的性犯罪。

被害人也可以針對性騷擾行為對加害者提起民事的賠償訴訟,要求加害者承擔損害賠償。

依照性騷擾防治法第9條[4],對他人性騷擾者應負擔賠償責任,被害人也可以對非財產上損害請求賠償(例如:精神賠償)。過往判決最高精神賠償額有20萬元至30萬元不等,視個案情形而定[5]

二、性騷擾的證據蒐集

性騷擾的證據,包含物證與人證,人證又可以分為自己的證詞,與其他證人的證詞。

(一)物證

由於物證具有客觀性,在判決上會比較有利。

當事人可以嘗試蒐集的物證包含:

1. 監視錄影器的畫面[6]

例如捷運上觸摸臀部、腰部的性騷擾,除了被害人自己遭到性騷擾的證詞以外,也有案例是提出捷運監視器的畫面佐證被害人陳述的真實性(加害人確實有靠近、被害人陳述與畫面相符),加強法官對性騷擾存在的確信。

2. DNA或指紋證據[7]

有些判決中也出現利用DNA、指紋作為證據。受害者可以在報案時一併請求警方調取、採證。

(二)人證

例如公車上發生性騷擾,雖然沒有人看到性騷擾的行為,不過司機看到案發後被害者與加害者的對質畫面,因加害者被質問後扭捏回應的態度,不像是被誣陷,司機證詞可以做為法官判斷的參考[8]

即便只有證詞,有時也能取得主管機關或法官的信任,認定性騷擾事實存在。例如有些判決會認為,被害人與加害人素來沒有恩怨嫌隙,沒有捏造事實來誣告加害者的動機,於是相信被害者陳述[9]

三、蒐證與提告越早越好,以免影響自己權益

蒐集證據與提告都講究時效性,例如證詞、物證都容易因時間經過而提高蒐集難度;提告則有法律的時間限制[10]。因此,當事人應於性騷擾發生後盡速完成證據的蒐集以及申訴、提告的程序,以免超過時效影響自己的權利。

註腳

  1.   性騷擾防治法第20條第22條
  2.   性騷擾防治法第4條:「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 為縣 (市) 政府。」
  3.   性騷擾防治法第6條
  4.   性騷擾防治法第9條:「
    I 對他人為性騷擾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II 前項情形,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5.   例如新北地方法院105年度訴字第1862號民事判決,判賠30萬;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上易字514號民事判決判賠25萬元。不過,此兩案的當事人都因性騷擾行為影響身體健康,可能因此導致賠償金額較其他案件來得高。
  6.   例如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5年度訴字第1749號行政判決
  7.   例如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6年度上易字第661號刑事判決,審判中有提出DNA證據。
  8.   例如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上易字第2400號刑事判決
  9.   例如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3年度訴字1818號行政判決
  10.   例如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依照民法第197條時效原則上僅有2年;刑事告訴依照刑事訴訟法第237條第1項,應該在6個月內完成。
已經按過讚 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的話,請給我一個讚
支持我們,打造屬於眾人的法律百科 支持我們,打造屬於眾人的法律百科
送出 取消
網站採用CC授權,內容歡迎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