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人您好,就您的問題簡單回覆如下,但因為每一個個案中的事實都不相同,仍建議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 什麼叫作強制罪? 強制罪的意思是透過物理上的強制力,影響到別人的心理自由或者身體的限制,強迫別人做什麼事或不能做什麼事,這樣就會構成強制罪[1... (more...)
下面說明幾個處理車禍事故會遇到的問題:車禍現場、警察局報案、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或民事訴訟、調解、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車禍現場 發生在道路:請警察至現場勘查、蒐證,當事人可向警察索取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加上後續可申請的現... (more...)
車禍現場雙方當事人通知警察到場,這時候屬於行政調查階段,還沒有進入刑事調查程序,當事人可以在未經警察、對方同意的情況下,自行錄音錄影,作為之後釐清責任的證據。 民眾發生交通事故,在公開場所接受行政調查,可以自行錄音錄影 車禍事故通常發生在公... (more...)
 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中,檢察官依其職權代理國家執行追究刑事犯罪責任的公權力,在起訴前有偵查犯罪事實的權利與義務,也因此往往在決定提起公訴時,檢察官對於案件被告應承擔多少責任,已有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並在訴訟過程中透過提示證據與證詞,說服法官做... (more...)
這個案例的事實並不明確,難以回應。例如,計程車司機與毒蟲是否有關係?計程車司機違反甚麼規定?計程車司機是否被毒蟲強迫而違規?計程車司機撞車的原因為何? 原則上︰ 計程車費誰出?【搭車屬於運送契約,其乘車費用由乘客支出。】 違規單誰付?【誰違... (more...)
行為人侵害他人權利,便應負擔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184條定有明文。 關於侵權行為,可參照本百科文章︰〈一般侵權行為(一)〉、〈什麼是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在民法的地位是什麼?〉   在侵權行為中,被害人無須經過「告知」、「同意」才能進行損害填補... (more...)
由於本案中,自己之車輛為後方車輛追擊而追撞前方車輛,是自己之車輛之駕駛人並沒有「行為」(無論是作為或不作為),因此,不構成侵權行為。 於民法上,此種類型的損害賠償,發生原因稱為「侵權行為」,可參照本百科文章〈一般侵權行為(一)〉。 (more...)
後輩對於紀先生岳良所撰文章〈守法駕駛車輛卻發生車禍,為什麼因為沒有盡到注意義務,而要負刑責?〉有若干不同意見之處,希望在此提出不同的見解。 本文將針對兩點進行論述,第一,交通刑事案件中關於「信賴原則」的適用;二、主觀要件「故意或過失」的內涵... (more...)
  如果在車禍中死亡,死者家屬可以向肇事者求償哪些費用?分述如下:   (一)如被害人已死亡,其父母配偶、父母、子女得向加害人請求非財產上的損害賠償,非財產上的損害賠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精神賠償」,而法院要判賠多少精神賠償給被害... (more...)
援引最高法院75年台上字第1685號判例,刑法所謂「業務」,是指以駕駛車輛為業之人,在社會上有其特殊「地位」,在此「地位」駕車,不問其目的為何,仍認為是在業務範圍內,不能以肇事時不是開著執行業務的車輛,就認定不是業務行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