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作者群
訂閱電子報
七週年專區
法律百科 Legispedia
文章
專欄
問答
辭典
範本
懶人包
登入
註冊
文章
專欄
問答
辭典
範本
懶人包
登入
註冊
法科!輕鬆點︱Podcast 頻道
/
所有分類
法律入門
37
救濟與訴訟程序
13
房子‧土地‧鄰居
7
消費‧借還錢‧契約
11
損害賠償‧保險
1
家庭‧父母子女
12
性別
13
健康‧醫療‧銀髮族
7
勞動‧工作
8
公司‧企業‧法人
3
智慧財產權
9
刑事犯罪
34
基本人權‧政府
25
車‧交通
5
環境‧衛生
7
其他
11
S7EP29︱
2025-10-29
湊不出退伍令錯了嗎?快評藝人閃兵爭議
2025年連環爆出知名藝人涉嫌尋求犯罪集團協助,在健康無虞的情況下,以例如找槍手代為量測血壓,誤導醫院開立高血壓診斷證明後,辦理體位變更而躲避兵役的事件。事件接連曝光後輿論譁然,有認為應該重罰,或甚至應該抵制這些藝人的呼聲。 服兵役是國民的義務之一,同時攸關國家安全。然而妨害兵役案件最後都怎麼判決呢?根據相關統計,多數的妨害兵役案件,雖然法定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不過結果普遍落在6個月有期徒刑...
閱讀全文
S7EP28︱
2025-10-22
性別專題系列Part 3--法律如何回應數位性暴力?專訪蕭永昌檢察官
本集節目為法律百科七週年性別專題的最終篇,很榮幸邀請到臺北地檢署的蕭永昌檢察官,與聽眾朋友們來聊聊什麼是法律上的性影像,並分享他辦案的經驗,以及給民眾的建議。 數位性暴力是隨著科技進展,而影響層面越來越大的重要議題,了解它在法律上的規定,不只能夠避免自己不慎因為拍攝、散布轉傳而觸法,也能注意自身權益。 Yt與Henry將代替聽眾朋友請教各種有趣的問題,檢察官原來也有分組?男性被害人也歸婦幼組檢...
閱讀全文
S7EP27︱
2025-10-16
背了真的會多分?法律人需要「背法條」嗎?ft. 穿越時空的聽眾留言
對於許多剛開始學習法律的同學,在讀書和準備考試時,經常會有一個疑問——「到底要不要把法條的條號或實務見解的字號背起來?」對於這個問題, Dcard、 Threads 乃至於 PTT 國考版充斥不同的說法。 在性別專題系列節目間的空檔,讓我們稍作喘息,一起聽 Yt 和 Henry 輕鬆聊聊這個有趣的話題。 另外,由於 Podcast 代管平臺系統調整, Henry 最近意外挖掘出在 Spot...
閱讀全文
S7EP26︱
2025-10-08
性別專題系列Part 2--校園階段的性別不友善
性別專題的第2集,我們要來跟各位聽眾朋友聊聊求學階段、潛藏在校園中的性別問題。隨著性別意識向下紮根,不論師生,都應該對於校園中那些可能踩到性別紅線的情況小心注意,避免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 作為學習、建立性別意識的場域之一,校園中的性別事件必須要被審慎看待,當有「校園性別事件」發生時,需要開啟調查程序,確認當事人的法律責任。然而更重要的是,認識校園性別事件,並在事件發生時適當主張、通報,才能共同...
閱讀全文
S7EP25︱
2025-10-01
性別專題系列Part 1--性別事件與法律變遷
10月來啦!距離法律百科7歲生日越來越近,今年的專題要來與大家聊聊性別暴力,Podcast節目特別篇第一集,要來和大家聊聊幾則重要的性別事件。 「玫瑰少年」這首歌背後的故事,你還記得嗎?跟騷法的新聞,社會還在關注嗎?用AI把A片的主角換上公眾人物的臉,會有什麼問題嗎? 法律條文並不是理所當然,而會隨著實際需求,甚至是重大事件發生後,因為意識到現有的制度有調整的空間,才會促成法律的改變,本集...
閱讀全文
S7EP24︱
2025-09-24
教育,可以想得不一樣──專訪雜學校地瓜校長
開學快一個月了,對於法律系嚮往的同學,以及剛接觸法學教育的同學,對於「教育」的感受是什麼呢? 本集節目,我們請到了一位很不一樣的來賓,來聊聊法律以外,對人生很重要的事!致力以各種不同形式來挑戰既有框架、重新探索教育各種可能的雜學校創辦人--地瓜校長,來和大家聊聊他眼中的教育,以及創業、生命體驗與人生觀。 「教育」伴隨著我們一輩子,但對於教育的樣貌與功能,有許多不同的需求與觀點,有以升學考試...
閱讀全文
S7EP23︱
2025-09-18
32元的電鍋,有這麼嚴重嗎?談小額貪污的難題
臺北市一名清潔隊員,在清運垃圾時,將民眾丟棄、功能正常,殘值約32元的大同電鍋送給一名拾荒婦人,經檢舉後涉嫌觸犯貪污治罪條例的「侵占非公用私有財產罪」,而受到偵辦。 此事件引發熱烈討論,促成法務部針對貪污治罪條例的修法提案,包含小額貪污可能免刑,以及擴大緩起訴適用範圍等方向。 然而這樣的事情並非第一次發生,過往也曾有清潔隊員將回收物分給拾荒長者,因而觸犯貪污治罪條例的事件,最終雖然獲得緩刑...
閱讀全文
S7EP22︱
2025-09-10
法律名詞小學堂Part 4!法律裡的時間要把握
久違的法律名詞小學堂又來啦!今天Henry和Jane要來和大家介紹「法律裡的那些時間」,包括刑法上的「追訴權時效」、「行刑權時效」,民法中的「消滅時效」、「除斥期間」,以及訴訟行為會涉及的「在途期間」。 它們分別代表什麼意義?與我們的權利行使有何相關? 另外,近日法務部預告將修正「追訴權時效」的規定,修法草案寫了什麼呢? 邀請您點開收聽鍵,一起來了解! #支持法律百科 定期定額或單筆支持,讓知...
閱讀全文
S7EP21︱
2025-09-03
誰是臺灣人?(下)關於國籍、居留與驅逐出國的那些事
2025年3月,中國籍配偶劉振亞的影音頻道「亞亞在台灣」涉及宣揚兩岸統一,甚至遭疑有鼓吹戰爭的宣傳,在經過內政部移民署調查後,認定劉振亞發布言論有危害國家安全的疑慮,而廢止她的依親居留許可。且後續劉振亞提出的救濟請求遭行政法院駁回,因而離開臺灣。 此事件引起對於大陸地區人民居留許可規定的討論,以及兩公約中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中揭示,應禁止任何鼓吹戰爭宣傳的規定,與言論自由保障之...
閱讀全文
S7EP20︱
2025-08-27
誰是臺灣人?(上)從居留到取得國籍的轉生歷程
隨著全球化時代,國際交流頻繁,許多人因為嚮往、喜歡臺灣的生活,而想要進一步長居在臺灣,甚至成為臺灣人,那在法律上應該怎麼做呢? 「國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而例如每次選舉時會激辯的雙重國籍爭議,或者爆料哪些政治人物有綠卡,其實揭示國籍象徵的不只是一個人在何處安身立命,也代表了權利與義務。 而臺灣基於政治局勢的特殊性,對於外國人和大陸地區人民,在法律上分別有國籍法與相關法規、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
閱讀全文
‹
1
2
3
4
5
6
7
8
...
20
21
›
訂閱電子報
×
您可以透過電子報閱讀法科精彩內容喔!
姓名:
*
Email:
*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繼續瀏覽代表您同意我們的
使用條款
及
隱私條款
×
祝福法律百科的朋友們新年快樂!
網站農曆年節不休息,歡迎常來逛逛,共同討論法律問題,交流分享,讓法律成為解決問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