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年3月1日

法律百科網站是推廣法律普及的知識共享平臺,由法律專業人貢獻知識,網站無償提供民眾使用。以白話文字降低法律門檻,讓法律成為解決生活問題的工具。邀請大家多多來網站訂閱推播提問題、看文章辭典範本圖文包、聽Podcast更認識法律。
身分可以是「訪客」或「一般會員」
註冊為一般會員後,可以提問題、留言並推薦希望解釋的辭典,參與討論。
搜尋功能與網站16格分類
想知道某件事法律怎麼處理嗎?可直接於網頁上方搜尋欄輸入關鍵字。搜尋結果分全站、文章、問答、辭典與範本,方便大家迅速找到想要的資料。
傳統法領域分類,對一般讀者比較陌生。希望藉著16個分類,讓大家覺得法律不再那麼困難,更容易找到相關的法律知識。
大家看完一篇文章後,不僅得到法律議題的結論,也瞭解背後的理由。橘色文字代表有法律辭典,滑過去可預覽,再按下去可看到完整內容喔。
如果有意見或問題,也很歡迎登入帳號後在文章下方留言區告訴我們您的意見。
歡迎大家來提問題。藉由提問題,也是整理自己思緒的機會。
法律百科不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建議提問題時:
可以先在我們網站上查查有沒有相關資料呦!
立即需要法律介入的問題,建議找警察或是律師等專業人士。
記得把問題描述完整,再按下送出;不小心送出沒關係,請記得再次編輯問題,讓自己表達更清楚,或是把問題刪除後另外再問。
可以的話,請把問題聚焦在法律層面討論,避免透露個人資料或情緒性文字。
如果對一個議題有很多問題,建議採取依序列點的方式;如果是因為看新聞產生了問題,可以附上新聞連結,讓回答的人更瞭解您的提問;回答的人也可以從這些資訊,推測出您希望被解答的地方是什麼。
目的:雖然法律是專門學科,但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網站建立法律用語解釋,希望可以讓大家更理解每個法律用語的意思。
發現看不懂的法律用語嗎?可先在搜尋欄輸入查找,若查無資料,歡迎「推薦辭典」,提供希望解釋的法律用語。
目的:日常生活時常會碰到法律文件,法律百科希望逐步集結相關文件的參考範本檔案,讓大家知道原來這個時候最好有明確的文字書面,把權利義務確定下來。
範本檔案目前主要來自政府機關,供大家參考。範本解說類似辭典的功能,由專業法律人士提供範本解說,讓大家更知道該怎麼運用範本。
目的:2021年我們開設《法科!輕鬆點》Podcast頻道,嘗試用聲音的方式,輕鬆聊您我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大小事。這裡不會有長篇大論的法律深究,只有輕鬆有趣的有料對談。
歡迎利用直接用手機訂閱《法科!輕鬆點》,並請大家留言告訴我們您的收聽感想,也別忘記將您喜歡的節目分享給身邊親朋好友。
目的:法律百科團隊自行製作圖文包,將複雜龐大的資訊整理一包包有趣易讀圖文,希望讓大家可以不同的方式快速獲得法律知識。
如果您還想看到其他圖文包主題,也很歡迎利用聯絡我們告訴我們您的意見。
第一時間掌握法律百科最新文章與Podcast!我們希望每週透過推播機制,主動提供免費法律新知,並盡量不打擾大家專注。
操作方式:需要使用瀏覽器Chrome、Firefox、Microsoft Edge或是是macOS的Safari。開啟法律百科網頁,點選網頁上方的「訂閱推播」按鈕,即完成設定。(如果沒有看到「訂閱推播」按鈕,代表你應該已訂閱完成囉!)
 ||
訂閱失敗,或始終沒有收到推播的通知嗎?請依照以下方法來確認是否訂閱成功:
Chrome
方法一:進入「設定」→安全性與隱私權→網站設定→確認「通知」(chrome://settings/content/notifications)以及「彈出式視窗與重新導向」(chrome://settings/content/popups)都同意法律百科網站屬於允許範圍。
方法二:點擊網址列的鎖頭按鈕,再將「通知」功能打開→網頁重新載入,再次按下訂閱推播,即順利完成。
 ||
 ||
Microsoft Edge:點擊網址列的鎖頭按鈕,再將「通知」功能打開→網頁重新載入,即順利完成。
 || 
 
 
若有實體講座、廣播邀約或是其他形式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19日

[1]若想更了解成為作者的細節請看【網站使用指南:關於分享知識

[2]參與法律百科撰文計畫,請點選【寫文章】填寫資料。

[3]歡迎您用其他方式參與法律百科計畫:回答問題、編寫辭典(分享知識:三、(二)、(三))。若有內容合作或活動講座機會,歡迎來信

更新時間:2023年2月17日

一、邀請大家多多參與法律普及計畫,分享自己所知,希望藉眾人力量,成就對眾人有益的事。

二、身分可以是「進階會員」或「認證法律人」

(一)兩種身分可以做的事是一樣的,都可以寫文章、給答案、編輯辭典與提供範本。

(二)非專屬授權著作財產權給法律百科;法律百科採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3.0台灣授權條款(CC BY-NC 3.0 TW)供網站使用者使用。

(三)會員專區看得到自己歷來寫作紀錄與點閱數,若希望調整資訊,可於編輯我的專區中調整。

(四)進階會員

1. 歡迎對法學有認知、經驗豐富的您,分享專業知識與經驗。

2. 註冊時須填寫真實姓名、職業領域(不以法律領域為限)、所屬單位與職稱,以及感興趣領域(有人提出感興趣領域的問題時,您會收到邀請您回答的通知信)。

3. 如違反發言規則,經管理員提醒後未能修改或刪除,管理員將停止該帳號使用權限。

(五)認證法律人

1. 為維護讀者對內容與發言者的信賴,如您是進階會員且具備以下其中一種身分,願意更深度參與計畫,歡迎您申請認證法律人:

(1)學歷:就讀或畢業於法律系所。
(2)職位:現職或退休前曾任司法官、律師、法律相關學系大學教師、法律相關研究機構學者、法律相關公務員、企業法務等。

2. 請於會員專區右上角按下「認證法律人」。團隊將與您聯繫,請您提出相關學歷或工作證明(如畢業證書、律師證書等),確認身分權限適宜者,始調整為認證法律人。

3. 如違反發言規則,經管理員提醒後未能修改或刪除,管理員將停止該帳號使用權限。

三、網站分為四區

(一)寫文章

1. 目的:藉由文章寫作,更完整清晰說明法律知識,讓多數非法律系背景的讀者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法律。

2. 撰稿題目請見邀稿主題清單,每回預定主題至多5個。確定後請於網站「寫文章」中通知我們。

3. Word格式投稿;一篇1,200~1,500字為宜(註腳不計入),不接受低於800字或高於2,000字的文章,並建議限縮爭點數量。如果文章篇幅較長,非常歡迎以系列分篇方式呈現。

4. 投稿後3個工作天內,編輯將回覆是否接受投稿。

5. 為了讀者能看懂,法律百科編輯將提供作者編輯建議,與作者互相討論,改稿幅度可能較大。

6. 作者與編輯達成共識後,成為定稿,編輯於當週最後一個工作日下班前正式刊出。因應修法,定稿後可能需要持續修改作品,讓作品生命繼續。

7. 2024年2月8日前投稿完成(投稿後3個工作天內,編輯回覆接受投稿)的文章,定稿後稿酬每字1元,但註腳字數不算入稿酬計算中。

8. 完成後,團隊會盡力為您推廣文章。可能以貼文方式在社群網站呈現,或是推薦給合作媒體轉載分享。每個分享平臺的特性不同,團隊會視情況調整文章原文,以達到最好推廣效果。

(二)回答問題

1. 目的:除了可直接回應讀者疑惑外,亦可發現民眾好奇的問題,可能與法律人的認知不同,藉此調整自己的心態。

2. 非常歡迎大家從最新待答問題區挑選希望回答的問題。

3. 完成後,為了加強推廣法律知識,團隊可能另於臉書或其他管道上再次轉發。

(三)編寫辭典

1. 理解法律用語的意思,是理解學習法律的第一步,相當重要。邀請您編寫法律用語解釋,內容將串連回到網站各處,幫助讀者直接理解內容。

2. 建立辭條

辭典條目以法律條文、司法實務見解、專家學者著作、政府機關網站或公報曾出現或使用的法律相關用語為限。

3. 辭典字數限制

以50字到300字為宜;但註腳、其他辭典條目與延伸閱讀,不計入字數限制。

4. 寫作方式

避免用另一個法律用語來解釋辭典,應將資料來源予以改寫,敘述應盡可能白話清晰,亦可舉出簡單案例說明,例如告訴乃論姻親;不得單純羅列法律條文或連結,或完全抄錄資料來源之全部或部分內容。

(四)撰寫範本與範本解說

1. 更加實用、可更協助真正遇到問題者,降低其他專業人士反覆解說的次數。

2. 勿介入個案。

3. 撰寫範本或範本解說,請留意資料來源,若自他人作品修改而成時,這些過程的說明應該明示出來。

四、適合法律百科的內容

(一)介紹臺灣生活法律為主,並建議舉實際例子。

(二)文字流暢白話,適合在網頁上閱讀:

1. 提供分點標題

2. 多提供圖或表格

(1)圖、表必須於正文內提及,且須依序提供編號(如:圖1、圖2)。
(2)圖、表請提供標題及資料來源。
(3)圖檔需高解析度,建議寬達300 pixel以上。

3. 數字採阿拉伯數字為原則,包括法條、日期、案號及頁次等數字(如:2018年5月10日;1960年代;1,320人)。

4. 年代採西元紀年;惟法院判決判例字號、法院會議決議、行政函示予以維持使用民國紀年。

5. 統一用字:「『臺』灣」、「公『布』」、「部『分』」、「其『他』」、「『占』有」。

6. 標點符號:中文使用全形符號,如「」、……、──;英文使用半形符號,如“”、 … 、 -- 。

(三)法律見解清晰正確

1. 請附上資料來源,以法律條文、司法實務見解、法學專書或論文、政府機關公報或網站,及可查證的媒體報導為主;不建議引用來源不明、缺乏審查機制的紙本或網路資料。

(1)法條、裁判

.正文,不放法條或裁判原文,僅列條號。
.註腳,放法條或裁判原文,並提供特定的全國法規資料庫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的網址;如有項請以「I、II、III、IV」分段表示。
.法條格式,例如「勞動基準法第9條之1第1項第4款」取代「勞基法9-1條第1項第4款」。
.裁判等格式,例如:司法院釋字第666號解釋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30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93年台上字第2033號刑事判例最高法院63年度第6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一)(1974/12/3)。

(2)行政函釋

例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7)台勞動一字第059604號公告(1998/12/31)。

(3)期刊文章

例如:詹森林(2014),〈被害人濫用商品與企業經營者之消保法商品責任──最高法院一○三年度台上字第二四四號裁定之評釋〉,《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5期,頁5-16。

(4)專書(中特定章節)

例如:陳金泉(2020),〈第四章 勞動事件法保全規定評析〉,臺灣勞動法學會主編,《勞動事件法解析》,頁71-92。

(5)網路資料

例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7),《什麼是就業安定費?》。

2. 不同見解

若遇到尚未有支配性見解的問題,建議將各見解列出,供讀者參考判斷。

五、不適合法律百科的內容

(一)重大違反發言規則。

(二)過多與臺灣生活法律無關的內容,例如過多學理討論、比較法或是單純個人主觀評論。

(三)問題意識不明、架構鬆散、敘述方式過於艱澀文言難以吸收。

(四)法律見解有重大錯誤,可能造成讀者權益受損。

(五)著作權法上無法授權供法律百科刊載,或違反學術倫理的著作,例如一稿多投、重製或改作卻未經授權、未註明出處等。

更新時間:2020年5月12日
所有使用者基於尊重互信,於平臺分享知識。
發言請避免以下仇恨及歧視暴力及血腥色情騷擾及網路霸凌侵犯隱私冒用身分侵害智慧財產權廣告宣傳內容空泛等;如有違反,管理者可能直接移除相關內容,並停用違規帳號,以維護所有使用者權益。
如您發現違反發言規則的內容,可透過檢舉功能通知管理者,我們將儘快處理。檢舉特定帳號後請您耐心稍候,經過15天仍未見改善,才能對同一帳號再次檢舉。

遭管理者停用的違規帳號,如欲申訴,可使用本站聯絡我們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仇恨及歧視:
網站維護言論自由,但不容許含有對種族、族群、國籍、年齡、身心障礙、宗教、性別(包含性別認同、性傾向、性表現),煽動仇恨情緒與歧視的內容。禁止宣揚或縱容對他人的攻擊、暴行。

暴力及血腥:
網站不容許誇張虛假的暴力或血腥內容。如果須使用相關內容以達本網站分享法律知識之目的,請記得提供充分的背景資訊,協助使用者瞭解內容原意,請勿鼓吹使用者從事暴力行為。

色情:
網站不容許情色露骨的文字及圖像(如詳細描寫性器官、性行為、性心理)。如果須使用相關內容以達本網站分享法律知識之目的,請記得提供充分的背景資訊,協助使用者瞭解內容原意。

騷擾及網路霸凌:
禁止針對其他使用者的文章、回覆、留言等重複找碴、無謂挑釁、干擾編輯、故意羞辱、包含誹謗、侮辱,散布不實訊息、利用不當言詞批評他人。對於特定個人的負面稱號、威嚇、跟蹤、威脅、恐嚇、唆使他人從事暴力行為。

侵犯隱私:
禁止未經當事人同意公布他人具有識別性資料、圖像(如全名、聯絡方式、財務資訊)。

冒用身分:
禁止冒用他人的身分發表言論。

侵害智慧財產權:
未經同意發表他人享有智慧財產權的文章、圖像。

廣告宣傳:
法律百科是知識分享的平臺,請避免在文章或留言中以宣傳語調提及各種營利組織、行為。

內容空泛:
法律百科是知識分享平臺,沒有意義的文字符號,或是看似正常但實際上內容空泛混亂的文字,舉例:「通知宣揚資訊負面公布財產語調」。這類的內容不符合平臺推廣法律知識普及的願景,也可能妨礙其他使用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