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
是指成立法人(例如公司)向主管機關申請登記的行為。以成立公司為例,我國依照公司法第6條規定,公司必須向主管機關申請登記,經過主管機關核准後,才會取得法人資格,成為權利能力的主體,此時才可以用公司的名義做對外營業、簽約等法律行為。註腳公司法第6條:「公司非在中央主管機關登記後,不得成立。」公司法第19條:「I未經設立登記,不得以公司名義經營業務或為其他法律行為。II違反前項規定者,行為人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並自負民事責任;行為人有二人以上者,連帶負民事責任,並由主管...
辭典
圖1完成行為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行為人完成實行犯罪的行為。
辭典
圖1發生結果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發生行為人預期中的犯罪結果。
辭典
圖1準中止犯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一個人開始進行犯罪(法律上稱為「著手」),在犯罪行為還沒有完成之前,出於自己的意願想補救自己的犯罪行為,試圖扭轉原本將會發生的結果。但是最後犯罪的結果之所以沒有發生,跟這個人的努力沒有因果關係。但考量到這個人已經做了真摯的努力,法律上也會和中止犯一樣,給予這個人減輕或免除刑罰的優惠。例如A原本想持刀刺死情敵B,看B倒在血泊中而心生悔悟,叫救護車來試圖拯救B。但剛好路過的計程車司機C緊急把B送到醫院讓B獲救。這時B獲救跟A叫救護車的行為沒有關聯,但A依舊針對殺人未遂...
辭典
圖1客體錯誤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行為人因為誤認錯目標,對錯誤的目標做出了犯罪行為,這種情形就被稱為客體錯誤。客體錯誤又可依法益位階是否相同,分為等價客體錯誤和不等價客體錯誤。舉例來說:等價客體錯誤B平時一直言語羞辱A,A懷恨在心,想要趁著B一人去深山健走時將其殺害。但因為將在草叢小便的C誤認成B並開槍將C殺死。此時因為B和C一樣是人,就是等價客體錯誤,A殺死C還是會成立殺人罪,不會阻卻A的殺人故意。不等價客體錯誤A持著獵槍上山要打獵,途中經過草叢發現有動靜,以為是野生的鹿便持槍向草叢射擊,射擊後走進...
辭典
行為人表現了一定的意思內容,不一定有想要發生什麼法律效果,但因為法律規定而當然發生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催告就是一種意思通知。例如如果房客沒有繳房租超過2個月,房東向房客催告在一定時限內繳房租,房客還是沒有繳的話,房東就可以依照民法規定終止租賃契約。「意思通知」和「觀念通知」、「感情表示」都是一種準法律行為。註腳最高法院77年度台上字第1854號民事判決:「按支付租金之催告,係意思通知之一種,而意思通知在學理上屬準法律行為之一種,……。」民法第440條:「I承租人租金支付有遲延者,出租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承租人...
辭典
圖1預備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行為人為實現犯罪行為而從事的事前準備工作。
辭典
偵查指的是在刑事案件中,檢察官、司法警察(官)因他人告訴、告發、自首、其他原因,或自己發現有犯罪嫌疑時,而開始蒐集犯罪證據與確保證據不會滅失,以確認將來是否提起公訴的一整個流程。至於,在偵查這個流程中,檢察官可以為了達到蒐集犯罪證據與確保證據不會滅失的目的,而發動強制處分,例如:搜索、扣押等來保全證據。簡單來說,偵查就是檢察官為了確認行為人到底有沒有犯罪,而開始蒐集證據的一個流程。註腳刑事訴訟法第228條第1項:「檢察官因告訴、告發、自首或其他情事知有犯罪嫌疑者,應即開始偵查。」刑事訴訟法第230條第2...
辭典
當下其實沒有不法的侵害,行為人卻在此情況下做出防衛行為。舉例來說,A以為B拍他肩膀是要搶劫,就朝B猛噴辣椒水,但其實B只是要歸還A掉落的手機,此時,A噴辣椒水的行為,就屬於誤想防衛(也稱為: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辭典
圖1著手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行為人開始實行犯罪行為。註腳刑法第25條:「I已著手於犯罪行為之實行而不遂者,為未遂犯。II未遂犯之處罰,以有特別規定者為限,並得按既遂犯之刑減輕之。」
辭典
圖1自首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指犯罪行為人在犯罪尚未被發覺前,向有偵查權的機關或公務員(如檢察官或警察)主動陳述犯罪事實,並願意接受裁判。其中的「未發覺」是指「完全還不知道犯罪事實及犯嫌是誰」,或是「已經知道犯罪(只需要知道大概的犯罪內容即可,不用到鉅細靡遺)但還不知道犯嫌是誰」的情況。例如某A持刀砍殺友人B,在此等犯罪尚未被發覺前,A旋即向警察陳述此犯罪事實,並表示願受法律制裁,此即是自首。特別的是,自首不用親自為之,所以即便A於事後逃匿C家中,委託C代為向偵查機關傳達自首之意,也就是「託人...
辭典
圖1決意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行為人想要從事犯罪行為的想法或決定。   延伸:區分階段
辭典
投案並非我國法律條文的用詞,而實務上有不同的解釋。圖1投案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一種是認為投案單純只是一種客觀的行為(也就是指「主動向有偵查權的機關或公務員告訴自己的犯罪事實」的行為),不賦予它特別的法律評價,而是依照發生情況的不同,再去認定是屬於自首(犯罪事實尚未被發覺而投案)或自白(犯罪事實已被發覺而投案)。 圖2投案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另一種解釋則認為投案是專指「有偵查權的機關或公務員根據證據而對特定人產生合理懷疑時,犯罪行為人才出面說明」的行為。此種解釋使得「投案」有自己...
辭典
圖1直接正犯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直接正犯的行為人是基於內心意思而支配自己外在行為去從事犯罪行為。相較於直接正犯是親自實行構成要件的人,「間接正犯」則是利用他人實行構成要件行為,來實現自己的犯罪。延伸閱讀:劉立耕(2023),《多人涉及犯罪時,如何分配責任?——正犯與共犯的意義、類型與區分標準》。
辭典
在《民法》上指權利或義務的行使對象,如:物或權利;《刑法》上指犯罪行為人具體攻擊的對象,如:被害之人或被竊之物。
辭典
圖1打擊錯誤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犯罪的行為人,對某個目標(目標客體)進行犯罪行為,但是卻因為失誤而沒有成功,反而是造成其他的人或物(受誤擊的實害客體)受到侵害。這時對目標客體會成立未遂犯罪,對於被誤擊的實害客體成立過失犯罪。延伸閱讀:洪偉修(2021),《什麼是「打擊錯誤」?發生打擊錯誤時該怎麼論罪?》。
辭典
圖1事實行為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民法規定了許多行為,而這些行為會造成特定的法律效果,但發生法律效果的原因不一樣,學者及實務將這些行為區分為法律行為、準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其中,事實行為指行為人的行為外觀不必表達出內心的意思,只要事實上有這種行為出現,就會發生法律上效果。例如:A在路邊撿走一個被人丟棄的石像,也就是A占有了一個被丟棄、沒有所有權人的石像,不管A占有的動作有沒有表達出內心的意思,依照民法無主物先占的規定,A將石像撿走的行為,就讓A取得石像的所有權了。註腳王澤鑑(2014),《民法總則...
辭典
圖1構成要件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構成刑法上犯罪的條件,也就是刑法條文上所描述的行為。以刑法第271條第1項殺人既遂罪為例,條文是:「殺人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構成要件就是「行為人出於故意而殺人且致人於死」,至於殺人的動機、目的及方式則無限制,只要有故意殺人的行為,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就成立了。
辭典
圖1準法律行為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民法規定了許多行為,而這些行為會造成特定的法律效果,但發生法律效果的原因不一樣,學者及實務將這些行為區分為法律行為、準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準法律行為是指當行為人做出特定的表示行為,無論他有沒有想要發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就會直接依找法律規定產生效力。例如催告房客期限以內支付租金的「催告」,就是一種意思通知的準法律行為。依學說見解,準法律行為可分為「意思通知」、「觀念通知」和「感情表示」這3種。註腳最高法院41年台上字第490號民事判例:「民法第四百四十條第一項所...
辭典
圖1取締規定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法律要求不得做一定行為的禁止規定,可以分為「效力規定」和「取締規定」。取締規定是指法律行為雖然有違規的地方,雖然國家出於行政管制的目的可以處罰行為人,但是他所做的法律行為並不會因此而無效。例如土地法第82條規定,編為某種使用的土地,就不可以做其他用途的使用。所以如果A把農地出租給B,是在農地上蓋了木材加工廠、經營木材加工,而不是依法農用,已經違反土地法第82條的規定,但A、B之間土地使用的違法,並不會因此使雙方的租賃契約無效,所以這邊的土地法第82條就是一種取締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