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
圖1公布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公布,是公開宣布的意思。例如:公布酒駕者姓名、公布疫情資料、公布錄取名單。制定、修正或廢止法律,須由總統「公布」,這是專門用詞。對於命令,是用「發布」。兩者有別。                                    
辭典
俗稱為「違建」,指沒有取得主管機關的審查許可,就擅自興建、使用的建築物。正因為這種建築物沒有經過政府於核可後發給建造執照、雜項執照、使用執照,屬於違法建築物,自然無法向地政機關辦理第一次所有權登記(不可能拿著違法的東西要求政府讓它就地合法吧!),所以違章建築並不會有建物謄本和所有權狀,也有遭政府拆除的風險。常見的違建類型有:頂樓加蓋、陽臺外推、夾層屋(俗稱「樓中樓」)、防火巷擴建或遮雨棚等。延伸閱讀:1.黃蓮瑛、張祐寧(2020),《買賣違章建築,除了買方無法成為所有權人外,如果之後違建遭拆除,法律風...
辭典
在相對不起訴(刑事訴訟法第253、254條)的情況下,檢察官得在「起訴法定主義」原則之外,基於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立法目的及刑事政策考量,即使犯罪嫌疑人有罪,也還是依職權決定是否起訴犯罪嫌疑人,稱之為起訴便宜主義。
辭典
圖1不作為犯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犯罪行為人「不動如山」,沒有任何舉止或動作,卻因此違反刑法期待而構成犯罪。例如:媽媽在岸邊看著自己的兒子在河中溺斃卻見死不救(正因為沒有救人,所以構成殺人罪。不過前提是限於該行為人有保證人地位,並不是所有見死不救的路人都會成罪哦!);兩批人馬群聚互毆,警察到場制止並命解散,但大家都繼續逗留不離開(正因為都不離開,所以構成公然聚眾不遵令解散罪)。註腳刑法第15條:Ⅰ.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Ⅱ.因自己行...
辭典
圖1純正不作為犯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指行為人「只能」以不作為的方式完成犯罪。例如刑法第149條聚眾不解散罪。簡單來說,「不解散」本身就是一種不作為,所以只有當不解散的時候,才能構成本罪;一旦解散了(也就是一旦作為了),就不會成立本罪。註腳 刑法第149條:「公然聚眾,意圖為強暴脅迫,已受該管公務員解散命令三次以上,而不解散者,在場助勢之人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首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辭典
強制執行程序中,因債務人責任財產之種類不同,如何對於各執行標的進行強制執行,所採之方法。包括:查封、拍賣、扣押、收取、移轉、支付轉給、取交、解除占有、交付命令、第三人代履行、怠金及拘提管收等。另依執行名義之個別內容,尚有選擇或併用數執行方法之情況。註腳法院辦理民事執行實務參考手冊(上)、司法院、2019年12月版、頁2。
辭典
一、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受的罰鍰、沒入或其他種類行政處罰(例如吊扣證照、命令歇業、撤銷許可等,詳見行政罰法第2條),統稱其為「行政罰」。二、行政罰由主管機關裁決處罰,如有不服,循訴願、行政訴訟程序尋求救濟。此與刑罰由法院裁判依上訴程序救濟有別。三、罰鍰也有經由法院用裁定科處的情形,屬於秩序罰性質。例如: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項科處證人罰鍰、刑事訴訟法第204條之3第1項科處拒受身體檢查者罰鍰。
辭典
根據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3條,法務部需要會同中央主管機關,針對個人資料保護法所提到的「特定目的」以及「個人資料類別」進一步做明確定義,目前法務部即因此與各部會一起發布法規命令「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特定目的及個人資料之類別」,好讓可能蒐集、處理與利用他人個資的公務以及非公務機關參考。 註腳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3條:「法務部應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特定目的及個人資料類別,提供公務機關及非公務機關參考使用。」全文可見法務部網站,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特定目的及個人資料之類別。
辭典
所謂當事人適格(又稱訴訟實施權),是指民事訴訟的當事人,不論是原告或被告,就具體的民事訴訟,可以用他自己的名義來當原告或被告的一種資格。倘若原告欠缺當事人適格的要件,法院就會認為原告之訴無理由,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的規定,用判決駁回。註腳詳細說明可參考呂太郎(2018),《民事訴訟法》,修訂2版,頁99-101。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第1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371號民事裁定:「又當事人之適格有無欠缺,為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當事人適格欠缺者,法院應判決駁回原告之訴。」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
辭典
圖1強行規定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法律要求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行為),如有違背,會產生不利的結果(效果)。這種要求,不允許排除適用,稱之為強行規定。在法條上可以看到兩種情形:(一)是規定「應」如何如何,採用強制式、命令式的語句,這種情形可以稱為強制規定。例如民法第982條規定結婚「應」以書面為之,有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由雙方當事人向戶政機關為結婚之登記。如有違背,依同法第988條第1款規定,其結婚為無效。又如刑事訴訟法第292條第1項規定審判期日「應」由參與之法官始終出庭,如有更易者「應」更新...
辭典
圖1強制規定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強行規定採用了強制式、命令式的語句(參見本辭典「強行規定」詞目),這種情形可稱之為強制規定。
辭典
拘禁是指限制一個人的自由,讓這個人被控制在一個空間裡,無法離開。這類剝奪他人自由的行為,如果是由國家來進行,一定要有法律明文,而且人民受到非法拘禁時,可以向法院提出救濟。只要是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都可說是拘禁,除了刑事訴訟法的羈押以外,例如拘留、收容、管收都屬於拘禁,人民有可以提出救濟的權利。而一般人如果擅自剝奪別人的自由,則會觸犯刑法上的私行拘禁罪(或稱剝奪行動自由罪)。延伸閱讀:法律百科(2020),《提審聲請狀(當事人本人或他人聲請)》。法律百科(2020),《行政訴訟聲請提審狀》。註腳中華民國憲法...
辭典
特定法院如果有審理一個案件的權限,就會說這個法院具有「管轄權」。而決定哪個法院有管轄權,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以刑事案件來說,是不是屬於特定種類的刑事案件,或犯罪行為的地點、犯罪結果發生的地點、被告的所在地或住居所,都可能決定哪個法院有管轄權。而民事案件,則可能會依照涉及糾紛的不動產所在地、被告的住所地、侵權行為的行為發生地,甚至有時候是可以由當事人自己決定由哪間法院管轄。註腳刑事訴訟法第4條:「地方法院於刑事案件,有第一審管轄權。但左列案件,第一審管轄權屬於高等法院:一、內亂罪。二、外患罪。三、...
辭典
圖1法律保留原則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某些重要之事項應由法律加以規範,不得逕行以法規命令或行政規則為之。
辭典
圖1告訴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犯罪被害人或是其他有權提出告訴的人,向偵查機關申告犯罪事實,並為請求追訴之意思表示。對於告訴乃論之罪而言,告訴,是一項追訴的條件。請參見「告訴乃論」一詞相關解說。  註腳刑事訴訟法第232條:「犯罪之被害人,得為告訴。」刑事訴訟法第233條:「被害人之法定代理人或配偶,得獨立告訴。被害人已死亡者,得由其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之旁系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家長、家屬告訴。但告訴乃論之罪,不得與被害人明示之意思相反。」刑事訴訟法第234條:「刑法第二百三十條之妨害風化罪,非...
辭典
指具有「專業性」及「獨立性」的董事。專業性,是指獨立董事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並且是特定領域大專講師以上、通過國考的特定專門技術人員,或具有商務、法務、財務、會計或公司業務所需的工作經驗。獨立性,則是指獨立董事在執行公司業務範圍內應該保持獨立性,不可與公司有直接或間接的利害關係,例如不可以是公司的員工、董事或監察人,不可以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超過1%等等。延伸閱讀:于恩庭(2023),《什麼是獨立董事?和外部董事哪裡不一樣?》。註腳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2第2項:「獨立董事應具備專業知識,其持股及兼職應...
辭典
法律、自治條例、行政命令的修改,在法制作業的用語一律叫作修正;修正內容的宣布,一律叫作發布。至於一般用法,不在本辭典的範圍。
辭典
圖1備選國民法官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各個地方法院會在每年的9月1日前先估算隔年所需要的國民法官人數,並通知管轄區域內的地方政府,讓地方政府從符合資格的人中「隨機抽選」一定人數,製作成「備選國民法官初選名冊」並提供給地方法院。再來會由法院的審核小組審查並排除沒有資格的人後,製作「備選國民法官複選名冊」。這些在「備選國民法官複選名冊」中的民眾,就是備選國民法官。法院會通知備選國民法官可能在明年的案件中被抽選為候選國民法官。註腳國民法官法第17條第1項:「地方法院應於每年九月一日前,將所估算之次年...
辭典
相較藉由法律或法規命令管理的他律規範模式,主管機關督導職業公會自行訂出的運作規則,就屬於自律規範。自律規範不具有法律效力,執行效果的強弱取決於產業自律。
辭典
依其行為雖具有違法的外貌,但依法律或法理,應排除其違法性,例如民法第149條規定的正當防衛、第150條規定的緊急避難、第151條規定的自力救濟,或經被害人承諾,或具有社會相當性等情形。 註腳民法第149條:「對於現時不法之侵害,為防衛自己或他人之權利所為之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已逾越必要程度者,仍應負相當賠償之責。」民法第150條:「I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上急迫之危險所為之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以避免危險所必要,並未逾越危險所能致之損害程度者為限。II前項情形,其危險之發生,如行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