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陌生人在我不知情的狀況下假冒我的男友,發佈多張與我的合成合照或我的獨照以編輯貼文,前陣子甚至發文說我已經死亡,讓我不勝其擾,想問這樣的行為我能如何以法律處理呢?
問答
基本上選舉造勢都會在假日舉辦,也會持續性發出噪音。而打電話到警察局反應的時候,他們都表示因為造勢有經過申請,而且也不是在夜間時間,所以無法可管,他們只能勸導。但真的是只要有申請,就算在假日(休息時間)超過合理音量,噪音管制法也無法限制其行為嗎?
問答
如題,我前天收到有來自美國的網友說我盜用他的推特帳號,並且對方已經利用盜用者登入時的IP查到是我,也說已經取得我家住址,下一步將會聯繫台灣警方、提出告訴。我並沒有盜用對方的帳號,但對方的確出示了我的IP以及我的通訊地址與姓名,這點讓我相當訝異也十分不解,因此希望能請教各位,如果對方真的提告,我能做什麼來保護我自己?另外想詢問對方這樣子以IP查詢擁有者真實個資的行為是否合法?謝謝!
問答
您好!因第一次發生這樣的情形不知如何處理,因我擔任組長已5-6年左右,且有晉升簽呈,期間我並沒有犯重大過錯、影響日常生產或工作能力不足無法勝任,新廠長(老闆的親戚)有找我談說要在觀察我3個月,若她認為不行就換人,純粹只是公司想要降職減薪去除拿掉組長一職及津貼,請問若公司以因為成本考量人事考量部門縮編為由說明會做調整是正常的,請問這樣不知可如何回應?若我拒絕降薪協調不成而公司仍執行降薪,我該如何處理?
問答
離婚父母若將房屋借名登記或贈與給未成年子女(監護權屬於母親),日後父母其中一方若以法定代理人身分進行代理行為,借名登記與贈與兩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是否侵害問題有什麼分別的影響
問答
不好意思我想請問大家如果某甲提供網路銀行帳號密碼給詐欺集團涉犯洗錢罪,而此帳號被詐騙集團多次利用,獲得了許多來自不同受害者的金錢。例如現有被害人A、B、C、D檢察官針對被害人A、B部份向法院申請簡易判決處刑,法院也已下判決,都無人提起上訴,目前判決確定。被告這時又收到地檢署傳票,是C、D被害人提告。針對C、D被害人這部份,檢察官是不是只能下不起訴處分;或是檢察官起訴,法院就要下不受理判決?因為被告提供網路銀行帳號密碼只有一次,屬單一行為,應有一罪不二罰的適用?想請問大家我這樣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問答
違章建築的物權法上保障是什麼?自行出資建築之人可以依民法759因非法律行為,不待登記即取得所有權,然而違建買受人因該建築物不能辦理所有權登記,而無法取得法律上之所有權。實務上,有什麼保障違建買受人的作法?
問答
為何刑法第344條重利罪要規定必須符合「乘他人急迫、輕率、無經驗或難以求助之處境」之條件才能定罪?過高的利息(例如年利率13104.63%)不能算是違反善良風俗嗎?例如刑法第266條「意圖營利,供給賭博場所或聚眾賭博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國法律限制賭博行為,為何不能也全面的限制高利息借貸,如此不是能給人民更好的保護嗎?
問答
最近看到刑事判決,「若法院判決主文寫:為猥褻行為,共二罪,各處有期徒刑10月。又對之性交,共十二罪,各處有期徒刑3年3月。」我想請問,這種情況,總共需執行多久的刑期?(該主文內沒明確寫執行刑多久)1.以上述情況,執行刑是2×10月+12×3年3月=40年8月,再依刑法第51條第1項第5款規定不得逾30年->所以是30年嗎?2.或判決主文會明確寫執行刑多久?3.我看到的這個判決還可上訴,還是得等到裁判確定(不得上訴)時做的那個判決才會寫執行刑多久?謝謝大家。
問答
甲為民宿老闆,民宿中有唯一旅客乙。一日甲心肌梗塞送往急診,恰巧乙看到整個過程,乙隨即喬裝成老闆,微幅調高房價,開始迎接之後的客人。甲出院後,乙將過程中之收入交還給甲,然而調高售價之邊際效益自行保留。乙雖於其中得利,卻不損失甲原有之利益,不全然符合不當得利要件。請問甲是否可依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二項認為乙為不法管理,並請求其返還額外之收入?抑或乙可依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主張其無因管理行為係為保護甲之財產而免於賠償?
問答
您們好!我是正要開始接案的插畫家,工作內容是繪製似顏繪人像畫為主,簡單介紹似顏繪!我的似顏繪商品僅提供純紀念/送禮以客戶所提供的照片進行討論加上我個人繪畫風格,來繪製圖像,整體畫作不會100%與照片一模一樣,但通常人物動作及表情都會以客戶所提供的照片畫面相同,顏色及背景則會依照與客戶討論所繪製在訂購說明欄當中有聲明1.繪者某某本人擁有作品版權及展示作品之權利!!!(包含:各個社群平台、紙張書籍、履歷、作品集、市集展覽、網站賣場)2.圖檔作品未經授權請勿註冊任何與⌈人像註冊商標LOGO⌋、⌈需註冊財產權之人像⌋相關等專利3.圖檔...
問答
在七月的時候發生車禍,當事人有在六個月內去警局提起刑事連帶民事(侵權行為)的訴訟。該車禍為一起追撞車禍,受害人當時騎摩托車在等紅路燈時(為完全靜止之狀態),遭到來自後方的單速腳踏車追撞,當事人僅有一點擦傷,但其後座乘客頸部挫傷、腦震盪,以及對道路有點心理陰影,騎摩托車時仍然心懷恐懼。目前對方看起來只想賠償醫藥費以及財產損毀的部分,若是想要要求精神賠償的話,要提供哪些證據才比較容易獲得賠償?此外,是否應該在調解委員會調解(有聽聞調解委員會會傾向於把索賠價錢壓低)?此外,因為有到警局去提告刑事的部分,如何才...
問答
夫妻離婚後,在判孩子的撫養權時,是否會優先考慮除了扶養能力等以外的情感因素?例如優先考慮孩子比較想跟誰一起生活
問答
學生活動基於成果發表之由,向民眾們募款並承諾以刊登廣告為交換,是否違反公益募款條例?且如「刊登廣告」與「贊助金額」形成一契約,那麼活動若取消不辦,連帶無廣告刊登,是否學生有債務不履行之虞?民眾可否主張侵權行為對學生要求贊助全數返還?
問答
交易時買方沒有問,我就沒有特別說,這樣我還是會成立詐欺罪嗎?可是買東西前,買方自己需要作一些功課。賣方也不太可能把產品一五一十所有細節都先說完。怎麼判斷消極不去作特定的行為,會不會成立詐欺罪呢?
問答
如果只是慫恿對方去試著犯罪,也沒有拿著槍命令對方一定要去犯罪,這樣自己會有罪嗎?刑法上,怎麼處理教唆別人去犯罪的行為?
問答
電影裡或新聞中,常常聽到因為「一罪不二罰」,所以行為人就免去受罰了。請問什麼是一罪不二罰?為什麼會有一罪不二罰?「一罪不二罰」裡面的「二罰」包括哪些事項?
問答
新聞上會看到,偷接第四台訊號到自己家,不犯竊盜罪的報導。也偶爾會看到偷牽機車或是偷抓了頂安全帽,使用一陣後歸還,不犯竊盜罪的新聞。到底這些行為,不犯罪的原因是什麼?
問答
新聞上偶而會看到,某某人因為刑法修法的原因,所以法官改判另外一個結果。我想知道,法官審判的時候,是一律使用當時最新的法條嗎?被告的行為,發生在修法之前,法官是不是可以使用修法前的舊法,來審理案件?
問答
職業災害發生後,雇主負擔的職業災害補償,與勞工保險、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的關係是什麼?什麼情況下,雇主可以主張抵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