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網友新北板橋陳先生提問:之前曾經待在某小型旅行社工作,由於發現老闆一直忙帶團所以沒時間處理公司事務,發覺不妙所以提了離職,但新公司的人資說,要有離職證明才能順利入職。我回到舊東家詢問離職證明,老闆一直避而不見,LINE訊息也不願意承諾會給離職證明,整個人間蒸發,因為最後沒辦法只好去勞工局申請投保紀錄,作為給新公司的離職證明替代品。想請問:公司企業可以不發離職證明給離職員工嗎?這樣是合法的嗎?
問答
如果一間公司他的商標被人仿冒,這樣子不算是構成犯罪嗎?如果大同公司的產品是大同電鍋,有人仿冒電鍋,叫大桐電鍋,外觀也相似,讓人以為是大同電鍋的相關產品或合作廠商呢?主力商品就是電鍋甚至具體象徵也是電鍋,何來無犯意?或罪疑唯輕如果一個企業標誌是Z:G那你弄一個S:G你不說不像別人都覺得像
問答
國軍放假期間的安全回報機制已經行之有年雖然在某任部長時期一度取消,但後來換部長後開始恢復,以前都是電話或簡訊就好,但是今年開始要求"視訊"或"照片"這樣的回報方式這邊認為雖然身為軍人休假回報很正常,但是強迫視訊或照片回報人在何地,這樣讓多數人感到心理不適,甚至疑慮視訊或照片被拿去做為其他用途,我記得民間企業主管騷擾下屬要求視訊或照片是違法的,難道軍人不能拒絕嗎?不遵守就用假期或懲處要脅。向上級反應也無下文。1985又不能相信只會把自己搞死。還是因為行政命令或主官裁示權就能抵過國家給我們的人身自由還有隱私...
問答
三個月以上有在同一間企業投保但屬計時人員(每個月收入一萬左右),也在其他有第二份兼職工作,那屬無一定雇主的定義嗎?
問答
本人外送行業至飯店送餐騎乘速度低於20內進入飯店車道中,當天下雨在停靠中發生摔車,經確認飯店車道無防滑設計地面,地面材質是光滑面有雨水就很滑,加上車道地面有外來物貼子導致輪胎一過去瞬間失控摔倒,事後詢問飯店就是一下回覆,想尋求賠償與相關資訊處理,謝謝,煩請各位相關知識提供以下是飯店回覆信箱內容【1.本館有投保公共意外險】依據保險法,本館為經營旅館事業,提供餐飲及住房,故投保對象以本館之住客及餐飲客人為主,且於館內,受本館不當之環境造成傷害,得以賠償。【2.貼紙問題】我們不斷言該張貼紙之所有權人為誰,但...
問答
與公司簽署勞雇雙方減少工時同意書附件立協議書人:____________公司(以下簡稱甲方)、勞工____(以下簡稱乙方)。緣乙方任職於甲方_______部門,擔任________職務,原雙方約定正常工作日數及時間為每日______小時,每(雙)週_______小時,每月薪資新臺幣_________元。茲因受景氣因素影響致停工或減產,經雙方協商後,乙方同意在甲方不違反勞動基準法等相關法規的前提下配合甲方,暫時性減少工作時間及工資,並同意訂立協議書條款內容如下,以資共同遵守履行。一、實施期間及方式:1.乙方自__年__月__日起至___年___月___日止,配合...
問答
看到的違反型態有很多,例如:1自請離職違反預告期間,每日懲罰性違約金為一日工資2違反勞動契約保密義務,罰性違約金為100萬元不知道主管機關是否有公告相關標準,讓企業、勞工可以依循。
問答
台灣員工在全球企業公司裡面就職期間,主管是否可以拒絕員工內轉外國分公司職位?如果主管拒絕員工的內轉發展機會,是否已經剝奪員工就職選擇的權利?員工能否要求主管和公司補償?謝謝
問答
目前因為疫情實體店面關了,轉經營網路平台,產品皆為薄利多銷,但是這平台會有一些開新帳號領免運卷來購買產品之後給惡意評價與不實產品言論,也不知道是不是同業競爭,平台上90%都是正常好客人,但是碰到這種新開帳號亂給評價不實言論的客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通常客人碰到問題都會協助,只有這種新開帳號亂給評價留言完就消失了。網路平台上是否也能治理這類不負責的人。
問答
在臺灣還是有規定賭博罪的情況下,請問為什麼還是會收到博弈產業的面試邀請呢?請問求職者要怎麼判斷博弈產業的公司的經營面以及執行任務面是合法還是違法的?如果去這樣的公司擔任工程師或是行政人員,會被法律認為違法嗎?感謝
問答
在網路上下單一件衣服,第一次向她購買,但最近發現自己金額不太夠,忍痛跟對方賣家取消,今天收到對方訊息(賣家:最後通知已備案棄單處理(中壢分局)您商品留好我們推掉其他客人然後您取消就會有損失唷謝謝)我雖然有跟她說:您好,我覺得您的行為很奇怪,我真的有金錢上面的問題才取消的,那件衣服也不是客製商品,就不能通融?而且貨品我也沒有收到耶一般網路購物,消費者本有7日猶豫期,可於到貨前或取貨後7日內解約退貨,是正當的權利行使及若消費者只是單純下單後改變心意而解約退貨,乃是行使消保法第19條所賦予之權利,並不會構成...
問答
不論在實體店面,或是網路購物,常遇到無論任何情況,一律不能退貨的標示。請問這商店這樣標示,有效嗎?如果東西有瑕疵,真的不能退貨嗎?我簽下制式合約之前,自己應該先知道什麼法律知識,才能避免之後法律糾紛?
問答
本人到食品材料行買了一瓶巧克力醬,並不是生鮮食品,結果回家拆封使用後才驚覺,保存期限只有一個禮拜而已該賣場本身並無特別標示即期商品,亦以原價售出嗣後本人向該賣場客服諮詢,該賣場以拆封為由拒絕退貨和換貨的處理請問本人是否得主張消保法的相關適用規範?
問答
在瀏覽網站時,經常看到網站要求使用者勾選「是否同意使用cookies」,請問這樣的同意條款,是法律要求的嗎?網站經營者使用cookies,會蒐集到哪些資料?這些資料屬於個資嗎?
問答
視溺水當下的情形,教練、救生員和泳池經營者可能都需要負責。詳細請參考文章:張學昌(2019),《泳客、學生溺水,教練、救生員與泳池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問答
看敘述,購買的步驟應該是:先網路上看到鞋子的圖片與影片,但沒有表示鞋底品質,接著在實體店面試穿,看不到鞋底,心中決定要買這雙鞋子,向實體店家表示要預購,並且付了一筆訂金,到實體店面取貨,向店員反應鞋底沒有止滑紋路,店員表示鞋子的品質本來就是沒有止滑紋路。把鞋子帶回家,想退回鞋子並取回訂金。以上順序如果有誤,再麻煩告知。可能會影響判斷結果。 首先要釐清的問題是,這樣的購買過程,屬於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的7日內可以無條件退貨的通訊交易?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的立法目的,是為了保護沒有辦法實際檢查商品的消費者...
問答
可以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檢舉該不實廣告,也可依消費者保護法,向廠商請求損害賠償。如果刊登廣告的媒體也知悉廣告內容不實,則該媒體應與廠商負擔連帶賠償責任。詳細請參考文章:廣告不實會涉及什麼民事責任?
問答
依現行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第1項規定「以退回商品或書面通知方式解除契約,無須說明理由及負擔任何費用或對價」,只規定了消費者無須負擔退貨運費,並沒有明確規定原訂單「寄出之運費」或「跨行手續費」是否應由消費者負擔。關於「寄出之運費」,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認為:如果消費者僅退部分商品,代表消費者仍有向業者購買商品,此買賣契約仍成立,業者向消費者收取「寄出運費」尚算合理;但若消費者將商品全數退貨,代表契約已不存在,業者不應該向消費者收取任何費用。如果按照相同邏輯,「跨行手續費」似乎也應該比照辦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