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本節目由國家人權委員會贊助播出🫶「政治正確」、「社會正義戰士」(SocialJusticeWarrior,SJW)等詞彙在今日的公共討論中,帶有若干的批判色彩,是用來批評關注性別平權、多元文化、環境保護等議題的個人或群體,認為追求前述議題反而扼殺言論自由,造成社會的反向歧視。從公共議題的討論、職場環境的變遷、乃至於影視娛樂文化的選角與呈現,都會掀起政治正確的論戰。然而追求多元文化、避免歧視,真的會扼殺言論自由嗎?在推動價值之餘,如何避免流於形式,而真正達到消弭歧視的目標呢?臺灣社會的組成相當多元,然而也曾發生過許多涉及種...
Podcast
夾娃娃機在臺灣經歷了幾度興衰後,用更多元的商品種類,在大街小巷佔有一席之地。然而受到大家歡迎的夾娃娃機,可能會夾出什麼法律問題呢?曾經有一段時間被視為危險場所、法律多所管制的電子遊戲場所設置的電子遊戲機,是利用電子、機械或其他類似方式操縱,會產生或顯示聲光影像、圖案、動作的遊樂機具,並且依據例如暴力、裸露程度作分級。但夾娃娃機在法規上處於特殊的地帶,當夾娃娃機有投入一定金額就保證夾得到商品的「保夾」機制後,它就成為了「選物販賣機」,究竟這其中的差別在哪裡?標準是什麼呢?而夾娃娃機隨之衍生的問題,...
Podcast
⚡節目有微劇情雷,請小心服用喔~《法科!輕鬆點》新企劃登場!從法律相關電影、劇集、小說、漫畫,帶聽眾朋友認識不同作品,以及作品當中所談到的法律議題。首發將從2023年相當熱門、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八尺門的辯護人》開始,跟大家一起聊聊劇中那些法律概念。究竟這部劇有什麼魅力,讓很久沒有看法庭劇的Henry忍不住一天就追完?有興趣的聽眾歡迎一起來聊聊!全劇以引發社會輿論的「海濱命案」出發,展開了對於原住民、移工、漁業問題的討論,同時呈現出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公設辯護人、檢察官、法官的角色定位與互動,雖然有相當重的法...
Podcast
《法科!輕鬆點》第一次由實習生參與錄音啦!跟零錢之間磁場不合的實習生Janet,將跟各位聽眾朋友一起聊聊拒收零錢這回事!錢包皮夾裡鼓鼓地充滿1元、5元硬幣,會讓你感到煩躁、急著精算想脫手它們嗎?還是喜歡把亮晶晶的零錢蒐集起來,作為幸運招財的錢母呢?如果是從別人那邊收到零錢,會覺得麻煩嗎?在知名社群社團中,有網友針對店家「可不可以拒收零錢」這件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人說零錢具有法償效力,但是拒收零錢沒有罰則,這樣的角度有什麼值得討論的地方呢?法律上真的有規定一定要收零錢嗎?用零錢支付衍生出來的新聞事件,...
Podcast
誹謗罪(不是「毀」謗喔)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刑法罪名之一,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報章媒體中,都很常見到它。而在2023年6月份,憲法法庭作出了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針對誹謗罪做出了合憲的解釋,也引起了法律專業人士的討論。大法官在判決中再次宣示了「合理查證原則」的重要性,認為發表言論者在發表足以毀損他人名譽、與事實有關的事情時,必須要盡合理查證義務、可以合理相信所發表言論是真實的,就不會觸犯誹謗罪。而這樣的意旨與2000年所做成的大法官釋字第509號解釋有什麼不同呢?誹謗罪經歷過2次大法官的審查仍然合憲,真的合理嗎...
Podcast
❗溫馨提醒:本集節目中為了呈現具體案例事實,以進行後續的法律內容介紹,所以會有描述犯罪情節的內容,未滿15歲的朋友先不要收聽喔!2023年7月,隨著國民法官法施行,第一件由國民法官參與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該案被告季姓婦人趁丈夫酒醉熟睡之時弒夫,而遭殺人罪嫌起訴。而季婦是因為長期受到家暴而無法忍受、進而弒夫,也成為了檢辯雙方攻防的焦點。由職業法官和國民法官組成的合議庭認為,季婦犯案時的精神狀況尚不至於欠缺責任能力,不適用刑法第19條減輕或免除刑責的規定。而對於季婦的犯案情節,雖然值得憫恕,但仍然有其他管道可...
Podcast
各位聽眾朋友還記得跟蹤騷擾防制法(俗稱跟騷法)是什麼時候上路嗎?在2021年的12月,跟騷法正式立法,並於2022年6月1日上路施行。在當時跟騷法引起了相當的討論,立法當時發生了震驚社會的2起事件,被害人皆在遭跟蹤騷擾後遇害,而被認為是不幸事件加速了跟騷法的立法。在跟騷法立法之時引起了相當的討論,有人認為跟騷法將會扼殺正當的追求行為,將動輒得咎,無法好好跟心儀的對象表白。而若干批評認為跟騷法迅速回應了社會事件,相較之下其他法案停滯不前,是不合理的現象。然而,對於防制跟蹤騷擾問題的立法,實際上是經過了多年的努...
Podcast
各位聽眾朋友有收/寄過存證信函嗎?雖然跟存證信函扯上關係通常不會是什麼令人開心的事情,但存證信函畢竟是行走江湖不可不知的好東西,值得我們更多了解喔!存證信函顧名思義,有保「存」「證」據的意思。即使它不一定會立即產生法律上的效果,但既能夠表達意思、作為證明,且有在郵局保存副本,降低被偽造的風險,仍然是處理糾紛時常用的方式。收到存證信函該怎麼辦?如果想寄存證信函該注意哪些事?如果想自己寄存證信函,應該怎麼寫?怎麼寄?不知道該寄去哪裡時又該怎麼辦呢?本集節目讓Yt與Henry走一個實用路線,跟聽眾朋友聊聊存...
Podcast
在臺灣,除了自己烹調煮食之外,外食也相當的發達,其中除了餐廳以外,夜市、市場,甚至是辦公大樓或學校附近都可能出現賣食物的攤位,甚至是容易移動的攤車,賣著熱騰騰的蔥油餅加蛋、臭豆腐、雞排、烤香腸,或者是冰品冷飲。除了品項多元之外,時段分布也相當廣泛,飢餓的時候,要找到攤販來滿足我們的身心靈,是相對容易的事。然而,這些再常見也不過的攤販,真的可以出來擺嗎?萬一吃出問題怎麼辦?為什麼有時候會看到攤車在夜市裡大風吹?其實攤販涉及到的法律問題相當多層面,而且雖然我們習以為常,但背後仍潛藏有道路使用、食品衛...
Podcast
專題企劃來啦!繼第4季開頭的情人節特企之後,我們隆重推出「法科劇場」系列,從走入婚姻後的生養孩子、扶養義務,乃至於繼承問題,一共製播3集節目,要帶大家從常見八點檔的劇情、對白出發,進一步認識現實中遇到親情掙扎時,會關乎什麼法律規定。法律在家庭糾紛中並不是萬能的工具,那它到底可以處理哪些問題呢? 在法科劇場第三部,可以看出法律是如何糾纏人的一生😱,Yt與Henry將從繼承人的資格出發,聊聊什麼是「應繼分」、「特留分」,以及常見的疑問。誰需要經過認領跟收養才能繼承遺產?就是不想讓某人繼承遺產可以嗎?讓不孝子女...
Podcast
你喜歡跑音樂祭嗎?覺得自己是個聽團仔嗎?音樂祭上除了講座、音樂、酒以外,其實還隱含許多法律問題,例如DJ播放別人的歌,這樣可以嗎?為什麼看到新聞報導說歌手唱自己的歌,反而會被告?要舉辦一場成功的音樂祭,除了找好演出者、大力宣傳之外,還有哪些法律上的細節要注意呢? 看似簡單的「做出一首歌然後演出」,其實詞、曲就是2個不同的音樂著作,再加上製作成品會另外產生「錄音著作」。單純複製音樂電子檔是重製行為,但登台演出就會是「公開演出」。如果擔心自己的歌被別人擅自拿去利用怎麼辦?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登場的「集管團...
Podcast
「先生先生,想先跟你說聲謝謝,我們是設計系的學生,為了籌學費這是我做的徽章,你願意貢獻你的愛心,支持我們嗎?」「哈囉小姐,這個試用包給你,最近生意不好做,進來幫我們做個問卷好嗎?我們的美膚療程都在做優惠喔!」還記得過去走在商圈或捷運站附近,經常會看到兜售愛心商品或推銷化妝品的人馬,眼神正在搜尋適合的目標準備上前攀談。他們可能會用各種華麗話術半哄半騙得讓你買下你根本不需要的高價商品,從一隻三百塊的自動鉛筆,到價值幾十萬的保養品在新聞中都時有所聞。遭受他們推銷攻勢的故事,總能成為朋友之間茶餘飯後的話...
Podcast
在找新店家嘗鮮的時候,你是會先上網參考店家評價的人嗎?遇到「印象深刻」的餐廳,你會選擇留言給回饋或建議嗎?餐廳種類越來越多樣,待吃清單上的選項也越來越多,許多人習慣上網搜尋這些店家的評價,事先做功課調查一下,避免花了時間跟金錢,又惹得一肚子不滿意。從美食部落客的文章、Youtube的評比影片、店家的Google評論區,到各式論壇,都可以看到大家的討論分享,有支持的讚聲,就少不了不買單的客人。常常看到店家與客人因網路評論而產生糾紛的新聞,有些是明明沒去過,但故意給店家負評洗星數,有些則是客人留下的主觀感受,店...
圖文包
上網搜尋需要的資訊,在今天是非常普遍的行為。然而搜尋到的結果究竟是不是值得信賴呢?尤其在社群網站、通訊軟體上有許多訊息傳來傳去,遇到假訊息除了可能會因此被誤導之外,轉傳還可能會踩到法律紅線喔!看到訊息該如何查核?怎麼決定要不要轉發呢?箇中玄機待法科報你知!- 法律裡面其實沒有「假訊息」3個字,而在目前的研究分析中,可能會使用假新聞(fakenews)、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虛假訊息(disinformation)等詞彙,其中被認為最需要受到法律管制的,是刻意製造的「虛假訊息」,那它會有什麼特徵呢?1.假托使人信賴的外觀可...
Podcast
在上集節目《S3EP05︱加分仔?自製獵槍?《斯卡羅》之外,原住民文化與法律的衝突》,順應臺劇《斯卡羅》的完結,跟大家聊到當原住民傳統文化與現代法律相遇時,擦撞出的火花與矛盾。隨著《賽德克·巴萊》、《斯卡羅》等原住民議題影視作品陸續推出,除了帶我們用不同視角重新認識臺灣這塊土地,其中精緻的原住民傳統服飾、部落長老哼唱的歌謠,總能抓住觀眾的眼睛與耳朵。在生活中,也常看見這類富有原住民族文化的元素,例如向外賓介紹臺灣的文化展演、強調原住民風格的特色餐廳、混有原住民古調的流行歌,然而這些原住民族長年流傳下來...
Podcast
2/14情人節的粉紅氛圍已逐漸散去,但過不了太久,我們又要迎向一波3/14白色情人節的白色泡泡攻擊。延續上周的戀愛系列特別節目,今天將繼續煞風景的聊聊分手時還有哪些令人頭痛的恐怖情人行為,以及從法律角度來看這些行為會有什麼問題。過去身邊朋友曾聊過一段不順利的分手經驗,就像電視劇抓馬情節,除了許多激烈爭執的場面,前任每天還殺到家門口站崗要求見面復合,最後他選擇借住其他朋友家才慢慢獲得安寧。聽到朋友轉述當時的狀況與訊息紀錄,都還是能感受到事件的張力,與他的害怕與無助。如果分手後遇到情人不理性的行為,例如傳簡...
Podcast
Netflix上映的《Tinder大騙徒》透過三名女性的故事,揭穿一名以色列騙子在交友軟體詐騙數十萬美元的真實犯罪事件,播出後引起社群熱烈討論。碰上騙心又騙財的愛情小偷應該是大家在感情路上最害怕的事,除了愛情的大騙徒,你有發生過什麼不愉快的戀愛或分手經驗嗎?無論你是享受一人生活的單身貴族,或是深陷愛情泥淖的戀人們,配合前幾天情人節充滿粉紅泡泡的日子,這周我們推出應景節目,來聊聊在感情中容易發生(但很少人願意事先討論)的法律議題。從佔據彼此空間的個人用品、送給對方的定情禮物,到同居時共養的毛孩,當濃情蜜意的情...
Podcast
插播:本季最終回記得聽到最後呦~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樞家暴的事件再度引起社會對家庭暴力的關注與討論。在事件爆發不久前,衛福部發布了最新的《臺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統計調查計畫》,調查顯示在過去一年裡,18到74歲的婦女約每13人就有1人曾經遭受親密關係暴力,其中僅有61.4%的受害者會尋求協助,而影響受害者是否對外求援的因素複雜,包含社會與親友間的輿論壓力、受到施暴者的威脅束縛,或未意識到自己正身處在不當的家庭暴力關係中。哪些關係算是在家暴的對象,同住的親戚間是嗎?未同居的同性伴侶呢?除了肢體上的暴力,有什...
Podcast
最近讀到一些文章表示,學校因疫情影響而陸續停課,家長為了幫待在家的孩子找些不傷害視力的消遣娛樂,Podcast裡有關講兒童故事的節目變得越來越熱門。因此,我們也想在這個疫情新聞聽到麻木的時刻裡,講一些童.話.故.事,陪伴你輕鬆度過這段難熬的日子。但這次講的9個故事很特別,在這裡我們沒有要平舖直敘地講那些Happyeverafter的夢幻結局,我們會帶著大家用不(很)一(暗)樣(黑)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從小聽到大的故事。Yt表示「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細思極恐」,這才發現這些童話故事中藏著各種殺人、陷害、性騷擾、逼婚的犯罪行為。...
Podcast
⚠️前方警示⚠️為配合節目主題,內含部分不雅髒話,請聽眾斟酌收聽你有在網路世界中看過雙方互罵叫囂的吃瓜經驗嗎?或自己就曾是事件的當事人呢?網路使用越來越方便,能跨越時間空間的阻礙將各地人們串聯起來,但另一方面,網路帶給使用者的隱匿性,讓隔著螢幕敲打出來的文字,有時容易變得尖銳無情,各類論壇社群上,冷嘲熱諷、指責謾罵的言論常穿插在留言串中。每個人的言論自由與法律所規範的那條界線到底在哪裡呢?法律百科網站裡關於妨害名譽的內容一直都是很熱門的主題,我們也收到聽眾敲碗想了解群媒體上攻擊他人的文字,怎麼樣會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