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您喜歡網購嗎?不用出門人擠人就能買到琳瑯滿目,甚至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在今天已經是常見的購物型態。尤其在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的情況下,網購更是大行其道。然而網購也經常產生爭議,例如收到商品後發現寄來的尺寸不對、顏色跟想像中不一樣,其中退貨、退款問題經常是買賣雙方起爭議的導火線,在法律上到底怎麼規定呢? 俗稱的7天鑑賞期/猶豫期,其實是消費者保護法保障的「無條件解約權」,讓消費者可以在收到商品或服務後,可以不附理由的解除契約。然而這個規定真的如同無敵星星一樣,想怎麼退就怎麼退嗎?網購商家不讓消費者退...
Podcast
各位聽眾朋友們有沒有從學生時代就跟著你的綽號呢?以前會跟同學一起盡情打鬧嗎?那些畢業紀念冊上的簽名、寫著同學資料的小本本,都是獨一無二的回憶。 然而,長大後回想起來,會發現有些事情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同學之間取的綽號好難聽,居然可能出問題?學生之間打打鬧鬧,一旦出事怎麼辦?玩笑開過頭就不再是玩笑,而會演變成需要釐清法律爭議、確認責任歸屬的問題。然而法律能解決的事情有限,學生間的相處並不歸法律管,而對於做錯決定的孩子來說,單純處罰可能不是最好的方式,這些都讓校園中的法律問題格外困難。 本集節目中,Yt...
Podcast
如果住在公寓大廈裡面,對於「管委會」或「管理負責人」應該不陌生,然而他們到底是在做什麼呢?管理公寓大廈真的如某些人說的,又涼又爽還有油水撈嗎?或者其實是雜事多、可能挨告,讓住戶避之唯恐不及的苦差事呢? 從住戶的角度來說,公告不合理、空間要修繕、鄰居很吵鬧、管理費太高、保全疑似打混,這些雜事都需要找管委會,當管委會沒有即時處理時,住戶又該怎麼辦呢? 這一集,Yt與Henry將來聊聊關於管委會(與管理負責人),那些可能讓你意外或不意外的points,聽眾朋友們快按下收聽鍵吧:1.管委會不一定有支薪2.公寓大廈三寶:區...
Podcast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涉嫌犯罪,尤其當發生涉及重大犯罪的憾事時,往往受到社會極大的關注,而其中主張「不該用精神疾病當理由而無罪」、「法律都是在保護壞人」的呼聲不斷,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也有意見主張「廢除刑法第19條」,意思是呼籲廢除「當一個人因心智障礙或缺陷而無法或難以辨識自己行為時,減免刑事責任」的規定。 與此同時,處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後的刑事保全程序、監護處分等規定也經過了修法,在法律的原則和醫療資源分配之間,同樣引起了專業意見的相當討論。對於如何處理精神疾病患者在涉嫌犯罪後的種種問題,包含...
Podcast
延續《S4EP11︱精神疾病等於有權犯罪嗎?談刑法第19條的難題》,針對精神疾病患者涉嫌犯罪的爭議,我們檢視了刑法關於責任能力的規定,並試圖說明法律的處理邏輯。但後續還有很多需要被處理的問題,而「判無罪之後要怎麼辦?」、「走在路上都要擔心被精神病患攻擊」的懷疑仍然沒有停歇,這時有什麼法律可以來處理呢? 政府推出「社會安全網」的政策計畫以來,常受到「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呢」的批評,但其實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照顧、就醫,後續的處理與關懷,乃至於當涉及刑事案件時,如何在程序上加以保障/監管,以及希望精神疾病患者能夠...
Podcast
大家會在群組裡面寫些什麼東西呢?可能是建立相簿匯集喜歡的照片,也可能是分享各種吃喝玩樂或生活實用小知識,又或者是分享工作或學習上的重要資訊。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群組讓親人朋友或夥伴可以待在同一個虛擬空間裡面,隨時發表意見、分享心情。 既然群組裡面會有許多訊息跟對話,甚至是用群組的功能存放資料,萬一自己不幸被踢出群組,那該怎麼辦呢?曾經有成員隨意踢人而被告上法院,更曾有所謂的「翻群機器人」,讓群組的使用者人人自危。如果維繫已久的群組被一個喜歡惡作劇的新成員「翻群」,讓成員都看不到以前的對話,有什麼法...
Podcast
近年來的中秋不同以往,疫情之下避免群聚,烤肉活動也會因此受到一些影響。撇除疫情因素不談,其實烤肉活動在法律上,包含地點的選擇、烤肉的過程與最後製造出來的垃圾,都會遇到法律規定,雖然內容乍看之下是常識,但多一分了解,就更能避免不慎踩到法律紅線,否則收到罰鍰,不僅過節氣氛蒙上陰影,也等於烤肉加價不加量,可就不划算了! 本集節目中,主持人Yt跟Henry將聊聊那些中秋烤肉的回憶,跟各種可能會遇到的法律小知識,歡迎各位聽眾朋友準備烤肉時,一邊收聽《法科!輕鬆點》,不管是一個人過、兩個人過,或是很多人一起過,都有...
Podcast
工作生活忙碌的現代人,多少會遇到這裡疲勞、那裡痠痛的問題,這時如果能來個馬殺雞「鬆一下」,不知道該有多好呢!甚至遇到筋骨疼痛的時候,如果能來個全套推拿整脊治療來處理久坐職業病,是社畜的一大福音。但是等一下!眼前幫你馬殺雞的這個人,真的可以合法從事治療嗎?其實法律上的醫療行為種類多樣,但共通的要點就是只能由具備專業資格的醫事人員才能進行,資格不符而擅自從事醫療行為,是會被處罰的!而例如常見的推拿整脊,其實很可能牽涉到物理治療中的「操作治療」、「運動治療」行為,這時就必須要注意,可不要不慎請密醫拿藥...
Podcast
2023年是許多藝文活動復甦的一年,國內外許多重量級藝人都登臺開唱,想見證明星風采的粉絲無不摩拳擦掌,不惜請假也要守在手機、電腦、售票機前面搶票。隨著售票系統的圈圈轉來轉去,不免幾家歡樂幾家愁,然而有些粉絲若不幸沒搶到票,轉身卻看到社團、群組裡面冒出了加價驚人的黃牛票,有人可能會感到失望與生氣,有人則會忍痛掏出錢錢,為了見偶像一面而買票。藝文表演票券的黃牛現象行之有年,而且有時價格會被哄抬的超乎想像,原本價值數千元的票券,竟可能被喊價到數十萬元,也讓真心想入場支持的粉絲感到不平。從前針對黃牛票,僅有...
Podcast
有句俗話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意思是優秀的男性不該從軍,後來則成為了軍中的玩笑話。然而在近年臺灣面臨軍事威脅、兵役制度轉型的情況下,包含該採徵兵制或募兵制、役期是否調整,還有教召天數與訓練內容等問題,都受到了許多討論。 「當兵」對某些人來說是難以磨滅的回憶,隨著兵役制度的變遷,每個世代的服役經驗,也能反映不同的時代背景。但也常常引起了「只當1年」、「只當4個月」、「替代役不是兵」等爭論,同樣是履行服役的義務,這幾種制度在法規上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主持人Yt跟Henry將從兵役制度的各種常見問題出發...
圖文包
有時工作跟談戀愛有點像,離職的原因可以有千百種。例如隔壁同事腳臭臭、老闆薪水給不夠、公司宣佈破產了。跟公司分手要分的漂亮,除了人情世故要顧到,過程中的法律眉角也要留意喔!📍還沒看過前幾集嗎!.社會小鮮肝職場生存戰|第一話求職篇-就業歧視、責任制、試用期.社會小鮮肝職場生存戰|第二話就職篇-加班費、請假規則-📍以下補充各條文連結:勞動法第11條、勞動法第12條第1項、勞動法第14條第1項-📍完整文章:什麼時候可以解雇?應提前多久通知?|作者:雷皓明、張學昌░裡面有.雇主無法繼續聘任員工的標準.勞工造成雇主損害...
Podcast
雖然平時我們不一定會想到要因應可能發生的法律糾紛來蒐證,那真的遇到糾紛時,對於如何蒐證還是會有些疑慮,例如要使用哪些器材,在什麼時間地點蒐證,才能找到有效的內容。但其實「蒐證」行為本身,就可能觸及他人的權利,例如私下的言行涉及隱私,長相涉及肖像權等等,會衍生出諸多問題。 舉例來說,今日科技普及,在糾紛發生時留下的行車紀錄器影像或其他錄影畫面,除了作為法律程序中的證據之外,有時也會被發表在網路上,成為眾人關心的新聞題材,然而這可能使原本並非公眾人物的普通人,成為眾人關注甚至肉蒐的對象,這樣真的適當...
Podcast
你有收過法院的裁定或判決書嗎?一般來說,收到法院的裁定或判決,是表示與自己切身有關的法律案件有了一些變化,或甚至有了最終的結果。 以判決書而言,會記載判決當事人的基本資訊,再來就是判決的結果、事實經過、雙方主張,最後則解釋法院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判決。原則上都會是與這個案件有關的人、事、時、地、物。 然而,如果法官在裁判書當中,透過「附記事項」或者是在文字中夾帶案件以外的內容,甚至是自己的想法、心情,或借題發揮對於制度的批判,這些內容是合適的嗎? 例如前陣子在一起家事事件中,法官最後寫了一段長長的信...
Podcast
去年立法院通過民事訴訟法修正案,法院對濫訴的原告、法定代理人,或原告所找的律師,可處最高12萬元罰鍰,還可能要負擔被告的律師費。「為什麼要處罰提告的民眾,憲法不是有保障人民的訴訟權嗎?」、「未來遇到有冤屈想提告,法官是不是就可以輕易判我『濫訴』,然後罰我錢?」消息一出,這類迷思常出現在新聞報導底下。「哎呀~這種事告不成啦,小心變濫訴!」「都敗訴了,再上訴的話就是濫訴了喔!」這集裡,我們會聊聊到底怎麼樣會被稱為「濫訴」,以及為什麼要處罰這樣濫訴的行為,最後也會舉出3個實際被法官判定濫訴的案例,跟著大...
Podcast
在新聞媒體或網路討論中,大家可能看過許多法律名詞,但其實有些並不是法律上的正式名詞,或者可能容易遭到人們誤解,而這些名詞也是大眾對於法律印象的其中一部分。 有時候誤用這些名詞,或者誤認法律上的情況,可能會增加在法律案件中溝通的成本,或者是來不及行使自己的權利。退一步說,在參與關於法律議題的公共討論時,正確使用這些法律名詞,也能讓討論聚焦、避免誤會。 「法官隨便自由心證才會判成這樣」、「為什麼要採毒樹果實理論,程序正義有那麼重要嗎」、「犯這條是公訴罪」、「對於這個事件,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訴權」,這些話...
Podcast
曾經以「看到老公外遇要把門關起來,假的」一語紅極一時、甚至被做成各種迷因的宗教界人士海◯法師,長年積極倡導宗教放生,而且吸引許多信眾。不只是海◯法師,實際上也不乏宗教人士主張以放生的形式來實踐教義,進而累積福報與功德。 然而,放生實際上需要考量到許多問題,而不是單純「讓動物奔向大自然」而已,如果在不適當的地方放生,可能會造成動物死亡,或者是影響到當地原本物種的生存。所以在法律上,動保法、野保法、漁業法都有相關規定管制放生行為,而從放生的地點而言,如國家公園法、水利法,甚至特定縣市的放生保育自治條例...
Podcast
延續《小聊一下#32︱判決書追追追--一起搜尋閱讀判決書!》這集節目(快點我複習喔:https://bit.ly/3UNlEHa),本週我們將實際來觀察新聞媒體報導的標題或內容,帶聽眾朋友一起討論怎麼閱讀法律新聞! 每天我們可能接觸到大量的資訊,其中有些和法律相關的報導,看來看去總是令人感到疑惑,為什麼法官的判決不符合期待?為什麼這個人這麼可憐,法官卻不准他獲賠?犯罪之後狡辯法官為什麼要相信他? 其實要解答這些疑惑,要從閱讀新聞標題、內文,甚至是去多方比對、找原始判決後,才能知道中間可能出了什麼問題!媒體報導的下標方式或...
Podcast
來到了大學申請入學的時節,就讀法律系是聽眾朋友們的目標嗎?或者是對於法律系有什麼樣的想像呢?近年來的韓劇《LawSchool》和日劇《女神的教室》,都是以法學教育為主題的戲劇,雖然戲劇與現實總是會有差距,但仍是能傳達法學教育的理念與內涵。 話雖如此,不過大家聽到「法律系」,都還是有一些既定印象,法科的粉絲在IG小調查中給了很多熱情回饋,例如「很會背書」(六法全書背整本!)、「很愛爭辯」、「上課很活潑」,那究竟是不是這樣呢?第5季強棒首發第1集,配合升學季節,Yt與Henry將聊聊法律系的學制、對於法律系的刻板印象,...
Podcast
時至今日,雖然性並非難以談論的禁忌話題,但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較為隱晦、難以啟齒的,尤其人們對性病可能仍有些誤解,但這些誤解可能會造成當事人的壓力,以致於不敢就醫,錯過了相當重要的治療時間。 事實上,性病的傳染途徑不只限於性行為,也並不是說被傳染到性病就代表一個人「髒」、「下賤」、「關係很亂」。對於性病,我們需要正確的理解與認識,而不必摻雜道德評價。 然而,傳染性病這件事在法律上是怎麼評價的呢?包含梅毒、淋病、菜花等較常聽到的性病,會涉及到傳染病防治法嗎?還是會有其他法規處理呢?而尤其針對愛滋病有所...
Podcast
「差一點我的車就可以停進去了,移一下應該還好吧!」、「停好好的被人移車,防燙蓋都快凹斷了,該怎麼辦?」、「它都擋住出入口了,所以我才把他的車移到另一邊」相信騎車的人多少都移車,或被移車的經驗,在地狹人稠的都會區要找到停車位,有時候碰的不只是運氣,還有可能要靠些「臂力」,稍微移動附近的機車,把自己的車子塞進去,將有限的空間使用的淋漓盡致。但這樣擅自移動別人的機車,真的沒問題嗎?你也有這些疑問嗎:對方亂移我的車不算違法嗎?車子被移的時候被刮花可以要求對方賠償嗎?對方把我的車移到紅線,讓我反被開單,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