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
防疫照隔離是指接受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集中隔離、集中檢疫的人,可以在隔離、檢疫期間請防疫隔離假;如果他不能自理生活,照顧他的家人也可以請防疫隔離假。公司雇主一定要同意,不可以視為曠職,或強迫勞工用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也不可以扣發全勤獎金、解僱或做出其他不利處分。法源依據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3條第3項。Covid-19疫情不是雇主或勞工的過錯,因此雇主可以不給付請假勞工薪水,為了鼓勵雇主給薪並減少勞工經濟影響,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4條第1項規定,如果雇主有給薪,可...
問答
有時候不確定自己是吃藥還是吃毒。如果有人就醫取得幫助安眠鎮定的處方藥,再將取得的藥物交給需要的家人服用,是否可能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舉例:中樞神經抑制劑http://antidrug.moj.gov.tw/cp-25-2583-1.html毒品分為四級,在法律上有哪些重要的不同規範?
文章
圖1因行車糾紛而拔別人的車鑰匙,會觸犯強制罪嗎?資料來源:曾友俞/繪圖:Yen一、什麼是強制罪?(見圖1)因為行車糾紛把對方的鑰匙拔走、讓對方不能離開,大家可能會想到:會不會觸犯強制罪?強制罪位在刑法的「妨害自由罪章」,要保護的法益是「人的意思決定自由與意思實現自由」,而非保護人的行動自由,因此關鍵在於心理上的強制而非物理上的強制。不用完全壓制被害人的自由、達到無法抗拒的程度,只要被害人的意思自由受到影響、因此屈從,就會構成強制罪。強制罪規定在刑法第304條,處罰「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
問答
有些企業會給予員工津貼,其方法是有報統編的發票中給予一定趴數的現金回饋,但有些人則會因此叫家人不論買任何東西皆報統編,以賺取現金回饋,想問是否違反法律。
問答
您好,請問我們社區中庭停放一輛機車,近半年都沒來牽走,也非社區住戶或家人的車輛,管委會詢問警察,也以私人土地為由束手無策,請問我們該如何處理?如果把車牽出社區放置馬路旁空地,會有違法問題嗎?感謝平台
文章
一、自殺者沒有刑事責任自殺是依照個人意願而自我結束生命的行為,雖然在部分人情倫理的狀況下,自殺在道德上會被譴責,但自殺者本身並不會受到法律責難,因為處罰一個一心求死的人,並沒有意義,都不怕死了,有什麼好怕?而自殺者如果死亡,更沒有處罰的對象,就算去處罰自殺不成的人,也於心不忍,更讓他堅定再次自我了結的決心,完全無濟於事,火上加油。二、旁人協助自殺會有刑責嗎?(一)幫助自殺罪在臺灣自殺牽涉到的刑事責任,僅有「加工自殺罪」和「幫助/教唆自殺罪」兩種狀況,這都是在追究協助自殺者的刑事責任。而我國對於幫...
問答
在我確認滿15歲後,跟男友發生性行為,我們是合意性行為,發生後因為月經晚來,我擔心懷孕,所以跟家人說了跟男友發生性行為的事,並且去婦產科做產檢,確認沒有後,婦產科說還是得往社會局上報,因此有社工介入,沒多久就收到警察的通知,去了婦幼隊做筆錄,且我的家人跟男友的家人也有出來談過,簽了和解書,男友家人也付了20萬,現在我想知道接下來的程序,正常的程序,以及和解的程序
文章
一、假結婚的認定假結婚是泛稱結婚的雙方間並沒有真的要永久共同生活而結為配偶的意思,只是為了其他目的(例如想來臺工作),將結婚當作是一種手段。不過,通常假結婚的認定需要結合個案中的具體情形才能綜合判斷,因此本文僅整理法院曾認定為假結婚的案例並加以介紹。(一)結婚人有收取相關金錢通常結婚必須要支出相當可觀的費用,而被法院認定為假結婚的常見案例中,多可發現臺灣籍男子不但沒有因為結婚而支出費用,反而可以收取如人蛇集團等給予的「結婚費」,成為所謂的「人頭老公」。之後,通常人頭老公會前往臺灣以外的地區與素昧...
文章
一、家庭看護工和幫傭不一樣嗎?工作範圍界定為何?常見的許可外工作有哪些樣態?(見圖1)圖1家庭看護/幫傭的工作範圍?資料來源:黃姿華/繪圖:Yen法律規定,外籍家庭看護工的法定工作內容是,在家庭從事身心障礙者或病患的日常生活照顧相關事務工作,因為被照顧人生活無法自理,舉凡為被照顧人煮飯、洗衣、清潔環境等,皆為家庭看護的合法工作範圍。而外籍家庭幫傭的工作內容則是,在私人家庭從事房舍清理、食物烹調、家庭成員起居照料或其他與家事服務有關工作。家庭看護工與家庭幫傭兩者,屬於不同的工作類型。案例中,A屬於家庭看護...
文章
法律扶助是什麼?誰可以申請?處理法律爭議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費用。為了避免讓金錢成為人民與訴訟權之間的高牆,我國政府設立了「法律扶助基金會」提供人民法律上的服務,其中一個服務就是「法律扶助」。一、法律扶助可以提供什麼幫助?依照法律扶助法第4條,舉凡打官司、調解、和解到契約撰寫、法律諮詢,都是法律扶助可以幫忙的項目。而法律扶助也不侷限於特定法律領域,因此財產糾紛、親子糾紛或是刑事爭議,也都是法律扶助可以提供服務的領域。舉例來說,A受到配偶的家庭暴力,無法繼續共同生活、想要訴請離婚,但自己是職業主夫/...
文章
上篇提到在網路上看盜版影片不生違反著作權法的問題(但仍有資安風險),接著將繼續介紹對於影片進一步重製、引用的法律適用,以及利用他人著作的姓名表示權。(見圖1)圖1看影片時側錄或截圖,甚至用來作為創作的素材,這樣OK嗎?資料來源:蔡鴻燊/繪圖:Yen一、可以側錄影片片段或擷取圖片,作為自己著作的素材嗎?如果看影片時,視聽者未經著作權人同意或授權,進一步側錄影片的片段或擷取圖片,作為自己著作的素材,會違法嗎?(一)側錄影片片段或擷取圖片的行為是否合法?首先,側錄影片片段或擷取圖片的行為構成以現代技術直接、間...
範本
誰會需要這個範本呢?有需要在家人還活著的時候,為家人的身後事,與殯葬服務業者簽訂家用型殯葬服務的人,會需要此範本。範本的來源生前殯葬服務定型化契約範本(家用型)來自行政院(2014),《生前殯葬服務定型化契約範本(家用型)》,下載Word檔(.docx)請點我,PDF(.pdf)請點我。
範本
誰會需要這個範本呢?家中有身心失能者需要照顧的人會需要。依據長期照顧服務法的規定,長照機構於提供長照服務時,應與長照服務使用者、家屬或支付費用者簽訂書面契約。這時,受照顧者家屬或委託人可參考此範本。範本的來源養護(長期照護)定型化契約範本來自行政院全球資訊網(2012),《養護(長期照護)定型化契約範本》,下載Word檔(.docx)請點我,PDF(.pdf)請點我。註腳長期照顧服務法第3條第1、2、4、5款:「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一、長期照顧(以下稱長照):指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依其個人或其照顧者之需要,...
文章
前面兩篇簡單說明了,想要善終分別需要留意病人自主權利法裡出現的人物與程序,接下來提出一些留待實踐的問題。一、病人自己的意願前後不一致,或是病人與其他人([複數]醫療委任代理人、親屬、家屬、專科醫師與緩和醫療團隊)意見不一致,該依誰的意願為準?(見圖1)圖1病人前後意願不同,或與他人意見不一致時,該怎麼辦?資料來源:彭雅立/繪圖:Yen病人自己的意願前後不一致,例如預立醫療決定書表示接受維持生命治療,現場才又表示不接受的話,因為涉及「不」接受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目前規定是以原本的預立醫療決...
文章
一、什麼是羈押的替代手段?羈押的目的是保證刑事追訴、審判、執行程序不會被干擾,具體方式則是透過拘禁被告來避免其逃亡、湮滅證據。但被告畢竟尚未受到有罪的確定判決,而羈押已經嚴重侵害了被告的人身自由,因此如果「具保」、「責付」及「限制住居」等羈押的替代手段可以達到避免被告逃亡、滅證的羈押目的時,依法就不得羈押被告。二、什麼是具保?具保是指法官或檢察官訊問被告後,在無羈押必要的前提下,命被告提出一筆擔保金,並透過該筆金額來保證被告不會逃亡,也就是俗稱的「交保」。至於說如果具保後被告卻逃亡、隱匿而不出庭...
專區 - Podcast
先前疫情爆發時,傳出工廠有移工群聚感染,並針對移工下達禁足令的消息,這些行為是侵犯人權,或是有效防疫,更是引起社會討論。這些事件讓大眾對原本就不太熟悉的移工,更加深了刻板印象,深怕移工的一舉一動成為防疫破洞。然而疫情爆發的這幾個月,語言隔閡造成的資訊不對等,加上工作環境的染疫風險,對這些背井離鄉的移工們來說,其實比誰都更害怕,這時長期關注東南亞移工議題的One-Forty看見他們的無助與需求,製作防疫機器人提供各國語言的疫情最新資訊,陪伴移工一起度過這場難熬的疫情。法律百科過去曾與One-Forty合作,一起蒐集...
文章
Netflix在去年陸續推出「誰是被害者」新片預告,即將於2020年4月30日正式上映,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林心如等領銜演出,尚未上映就已造成話題。從預告片中,我們大概能一窺劇情,除了王水溶屍、焚屍等一連串的命案,以及穿梭在其中的鑑識員、法醫、偵查隊之外,還有一個在重大社會案件中絕對不會缺席的角色:記者。每當發生重大社會案件,媒體是不會缺席的角色之一,媒體雖可主張「民眾有知的權利」,卻對案件做出極其詳盡、甚至有渲染之虞的報導。然而,媒體能夠做出如此詳盡的報導,資料來源有時也可能來自警方。值得思考的是,警...
專區 - Podcast
「這讓我想到我很喜歡的某房屋廣告,其中有一句臺詞就是『結婚可以是任何事,但一定不是童話故事』結婚跟交往不一樣,身分、權利義務瞬間都被改變了。」在感情中兩人走到最後,總會面臨進入婚姻的抉擇,當戀人變家人,生活就會多了些「不論生老病死,貧賤或富貴,都願意與你共度」的承諾。然而,除了雙方對婚姻的共識與期待外,法律又是怎麼看待「結婚」這件事的呢?可以上午結婚下午離婚嗎?同居義務代表一定要睡在同張床上?「鉅額贍養費」其實大家都搞錯意思了?開放式關係跟外遇分別會有什麼法律問題?繼上兩集的情侶諮商療程(疑,這...
專區 - Podcast
🫶本節目由國家人權委員會贊助播出🫶「政治正確」、「社會正義戰士」(SocialJusticeWarrior,SJW)等詞彙在今日的公共討論中,帶有若干的批判色彩,是用來批評關注性別平權、多元文化、環境保護等議題的個人或群體,認為追求前述議題反而扼殺言論自由,造成社會的反向歧視。從公共議題的討論、職場環境的變遷、乃至於影視娛樂文化的選角與呈現,都會掀起政治正確的論戰。然而追求多元文化、避免歧視,真的會扼殺言論自由嗎?在推動價值之餘,如何避免流於形式,而真正達到消弭歧視的目標呢?臺灣社會的組成相當多元,然而也曾發生過許多涉及種...
專區 - Podcast
談到死亡、遺囑,不免令人忌諱,但人如果會為了自己的身後事而煩惱的話,寫遺囑這件事其實很重要!一份形式上有效、內容適當的遺囑,可以避免繼承人之間爭產的紛爭,免去家庭成員失和的難題。但其實一旦牽扯到金錢的糾葛,爭議就很難避免,關於遺囑內容的紛爭在實務上也相當常見,若遺囑沒有依照法定的格式撰寫,或者是內容有分配不公、侵害繼承人權利的狀況,當然就免不了爭議,而需要透過法律手段來解決。關於遺囑的實質內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呢?能不能不把錢留給自己的家人?分配比例厚此薄彼,會有什麼問題嗎?實際上回到遺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