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1公司規定請特休要扣輪班津貼,合理嗎?資料來源:林冠良/繪圖:Yen一、輪班津貼算是工資嗎?(見圖1)首先,工資該如何認定呢?工資在認定上可以區分成「對價性」與「經常性」的要件,前者就是工作付出勞務而獲得的報酬;後者,則為依據公司內的習慣、團體協約、工作規則、勞動契約等,在一段固定時間內或符合公司制度而於一般情形下,勞工可信賴雇主會持續給付。輪班津貼是雇主因應輪班制的勞工,需要為了公司制度而調整生理時鐘,可能因班別的替換導致休息時間無法正常、固定而必須承擔特殊的不利益(例如日夜顛倒),在這種輪班工作...
問答
看電影的時候時常遇到附近的人講電話、聊天,或是一直窸窸窣窣摩擦塑膠袋吃東西,或是一直使用有螢幕會反光的電子設備,像是手錶、手機等物品,嚴重妨礙觀影過程的專心程度。請問受影響的觀眾,到底如何合法處理這樣的問題呢?可以自己過去輕聲制止對方嗎?還是應該請電影院人員去制止?可是這樣自己就沒辦法看到這段時間的電影了,應該也不是個好方法?但會不會因此被對方告傷害或侮辱或誹謗,或是遇到其他法律問題呢?到底該怎麼處理比較好呢?感謝!
文章
一、前言疫情解封後,大家回到了迫不及待地要去日本賞櫻、出國度假的時光。那說到搭飛機出國,身處在一萬多公尺的高空上,任何意外狀況發生,都會使得人心惶惶,而且損傷會遠比一般交通工具來的嚴重,很多小說和電影,都會選擇飛機當作場景,絕對不是因為都不用換場景,而是在一個密閉壓縮的空間內,很多情緒、恐慌就會放大,一旦失控,將導致場面無法收拾。劫機行為小則危害整架飛機、機員、乘客的生命與財產,大則妨害國際航空的安全與發展,甚至引起國際間的爭端,如先前最著名的911恐怖攻擊事件,所以立法者認為有必要把劫機的行為納...
文章
暫不討論警員臨檢的理由是「因為附近常有流鶯」,是不是真的合理,也暫不討論影片中的員警執法時是否符合警察服制條例及警察制服式樣及應佩帶標識規定的問題。員警與民眾間因為執法問題而衍生的妨害公務爭議,每每造成激烈論戰,有痛批員警濫權執法的;也有力挺員警守護治安的,但究竟妨害公務是什麼呢?(見圖1)圖1拒絕警察臨檢、盤查,會觸犯妨害公務罪嗎?資料來源:司法流言終結者/繪圖:Yen一、妨害公務的法律依據員警可能會警告「你現在涉嫌妨害公務」,通常是指刑法第135條第1項「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以及第...
文章
圖1遇到家暴而離家,該怎麼向對方拿回自己的個人物品?資料來源:喬正一/繪圖:Yen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2條的立法目的,就是參酌強制執行法的規定,使警察機關可以將保護令所定必需品及相關憑證取交給被害人,以及在無法取交的情形下被害人可以採取的救濟措施。法條的立法目的雖良善,可一旦進入實務操作時卻發生矛盾的窘境。一、警察機關會以無執行力為由,拒絕陪同取交(將物品交還被害人)案例是目前實務上的一個爭議問題。依照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2條的規定,當A男獲得家事法庭的通常保護令,而且保護令裁定的主文內容有「相對人B女負有將A...
文章
依照民法第184條,「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一般而言,車禍的發生肇因於駕駛人蓄意不遵守交通規定(例如超速、闖紅燈)或過失(例如未注意標線、號誌),因此車禍發生時,受害者可以向肇事者請求賠償因車禍而產生的財產損害。(見圖1)圖1車禍發生,受害者可向肇事者要求賠償因車禍而產生的財產損害資料來源:雷皓明、張學昌/繪圖:Yen一、賠償範圍車禍造成的財產損害,包含車身受損,以及車上物品的毀損。例如,B車疏於注意在路上擦撞A車,A車板金凹陷且...
文章
一、精神賠償是什麼?案例中雙方爭執的「精神賠償」,實際上,民法中並沒有任何使用「精神賠償」的字眼,嚴格來說只有稱作「非財產上之損害」的文字,常見規定是民法第194條與第195條第1項的「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讓父母、子女、配偶受侵害死亡的家屬,以及人格權被侵害而情節重大的被害人,可以依法請求精神賠償。除了「精神賠償」,同義詞還有「慰撫金」、「精神慰撫金」或「人格權損害賠償」等。然而回歸初衷,從最接近法條文字的「非財產上之損害」較能了解這個概念的內涵。非財產上損害賠償,顧名思義就是...
問答
公司法將公司可以發行的股份分為普通股與特別股。通常發行的無特別權利股份,就是普通股,是公司資本構成的基本股份。和普通股相比,在權利上更有利或更不利待遇之股份,就是特別股,例如:優先分派盈餘的特別股。詳細請參考文章:陳冠瑋(2019),《什麼是特別股?公司發行複數表決權特別股,有什麼作用?》。
問答
雖然遺棄無自救力且有生命危險情況的人,會成立無義務的遺棄罪。但如果對於沒有自救力的人不負義務,只處罰積極遺棄行為,不包括消極的不作為。看到有人受傷路倒,除非與自己具有扶助、養育或保護等關係,使得自己有義務要去就對方,否則單純不做任何事,不會犯遺棄罪。詳細請參考文章:傷害他人後不給予救助,可能成立傷害與遺棄罪
問答
請參考法律百科文章:傷害與私行拘禁
問答
各位好!想詢問碰到車禍對方肇事逃逸,機車與機車,想知道除了對駕駛人提告肇事逃逸、過失傷害,那他後面乘坐的可以告嗎?或者他旁邊有一台機車也是他朋友,他朋友待在原地看著我倒地,一開始他們是路邊停車聊天,撞我的那個是沒看有無來車直接衝出來,這些人可以以什麼法條告嗎?還是單一只能對那位駕駛?
辭典
債務人或第三人作為抵押人,為了擔保債權的清償,向債權人所提供作為擔保的財產,而且必須是不動產。註腳民法第860條:「稱普通抵押權者,謂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或第三人不移轉占有而供其債權擔保之不動產,得就該不動產賣得價金優先受償之權。」
問答
(本題由法律百科編輯高子涵回答)因為您對實際情況的描述較模糊,以下只能提供一些職場霸凌的解決方向,及說明需要負擔的法律責任,希望能給您一些幫助。而問題中提到言語暴力類型的職場霸凌,可能會涉及刑法公然侮辱罪或誹謗罪,不過還是要視具體情況個案判斷,建議可以參考以下說明,向權責單位尋求協助。職場霸凌的意思職場霸凌指在工作場所中,雇主濫用權力或是怠於管理,自己或縱容其他員工積極或消極地對同事進行持續性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造成對方身心壓力。類型包括肢體暴力、言語暴力與性騷擾等。而職場霸凌事件...
辭典
合憲性解釋是指,某一法律條文有多種解釋可能性時,若其中一種法律解釋方式(不論是文義、體系、歷史或目的解釋),可以避免宣告該法律違憲時,即應優先採取此種解釋,以維持法律的合憲性。由大法官組成的憲法法庭在對法規範或裁判進行違憲審查時,又或者是普通法院的法官在認事用法時,均應依據憲法的意旨來解釋法律。採用合憲性解釋的理由之一,是為了尊重具有民主正當性的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其二也是維護法安定性──為使人民信賴法律,法規範應盡可能保持穩定的狀態。不過合憲性解釋也有界限,比如不能逾越文字可能的理解的範圍,並且...
問答
以下回答您的提問。何謂加重結果犯?加重結果犯,實為了處理兩相時常伴隨發生的犯罪,而特別規範的犯罪類型。例如,一行為人僅出於傷害故意的犯意,對被害人施以重拳,結果該名被害人竟因此死亡。此情況下,行為人犯故意傷害罪(§227I)以及過失致死罪(§276),兩罪處於想像競合。惟刑法另外定有「傷害致死罪(§227II)」以取代兩罪在競合上產生的爭議,故法院僅須論處行為人犯傷害致死罪,即為已足。此為加重結果犯,典型的立法模式(§17),即︰故意行為+過失加重結果。因果關係的認定︰由加重結果犯的立法來看,一行為同時觸犯兩罪,...
問答
關於此問題,可參見「什麼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以刑事法為例」。特別法與普通法,都是屬於「法律」位階的法規範。也就是說,其效力低於憲法,而高於法規命令。其中特別法之所以特別,而排除普通法的適用(所謂「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並不是因為特別法的位階高於普通法,而是普通法所規範對象,必須符合A、B(此稱要件),但特別法規範的對象,與普通法有重疊,但是要件多了,例如A、B、C。此時有一個的事物,如果具有A、B、C時,對於普通法有符合、對於特別法也符合,但是特別法有特別多出一個要件C,而且該事物也符合時,...
問答
新住於社會公宅,社會公宅於交屋時規定不可於室內吸煙,卻仍煙害頻繁,不堪其擾,與管委會反應多次,皆以其無法舉證、進入住戶家中檢查為由打發,但煙害還是在發生,權益不斷地受損,想了解如何突破此窘境,依法改變現狀,並提出有利之證據。
問答
那時候在KTV唱歌,A先生喝醉兩次進來我們包廂,但我們雙方不認識,我朋友已經跟他說過2次不要來我們這亂,最後A先生嗆我朋友單挑跟我朋友在包廂外走廊起口角,朋友進來包廂跟我們說這件事後,我們有幾個人跑出去跟被害人爭執,那時候都有喝酒A先生也有,A先生最後什麼也沒表示就直接走掉,後面我自己氣不過衝上去找他理論,但沒有動手打他,最後A先生說他頭部後方有受傷,他當天有驗傷警察有給我看照片,我自己也很清楚我沒打他,做筆錄去看攝影機拍到過程也沒動手打他,前陣子收到刑事傳票要開庭,請問這樣對方吿的成嗎?或是我有什麼需...
問答
前日目擊一場車禍,係為A汽車撞B機車,致使B機車駕駛者飛落至馬路中央,尚有意識但表情痛苦不能自己行動,我在一旁的人行道上目擊這場車禍,當下想前去幫忙但深怕自己的協助可能造成二度傷害,而因此纏上法律問題,最後只幫忙指揮交通並請一旁友人協助叫救護車。想請問的是,若發生類似事件時,身為旁觀者的我們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才可以在不陷入法律問題的狀況下,最積極的協助因車禍而受傷的人。
問答
曾經在中國的網路報導上看過,有一些遊民或是流浪漢會躲在車子的底盤下面,然而駕駛在一般的狀況下,並不會在啟動車子時檢查車體的下方,當因如此,而輾傷甚至是輾斃車體下的人,被控訴過失傷害/致死罪時,有沒有其他可援引的法條可加以為其辯護(例:當時路權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