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1因行車糾紛而拔別人的車鑰匙,會觸犯強制罪嗎?資料來源:曾友俞/繪圖:Yen一、什麼是強制罪?(見圖1)因為行車糾紛把對方的鑰匙拔走、讓對方不能離開,大家可能會想到:會不會觸犯強制罪?強制罪位在刑法的「妨害自由罪章」,要保護的法益是「人的意思決定自由與意思實現自由」,而非保護人的行動自由,因此關鍵在於心理上的強制而非物理上的強制。不用完全壓制被害人的自由、達到無法抗拒的程度,只要被害人的意思自由受到影響、因此屈從,就會構成強制罪。強制罪規定在刑法第304條,處罰「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
文章
一、什麼是中間收入?(見圖1)圖1要求原雇主補發薪資,卻被扣掉的「中間收入」是什麼?資料來源:林冠良/繪圖:Yen(一)中間收入的意思對於這類雇主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勞工上班的情形,雖然依法勞工仍然可以請求給付工資,但有3種情況是雇主給付工資時可要求扣除的。其中一種就是勞工在這段期間,因為不用上班而找到新工作、獲得新的收入,這份收入法律上稱為「中間收入」。舉例而言,像實務上曾經有位勞工在離開原公司後,轉為自己種植生薑,而所獲得的利益,就被法院認為是屬於「中間收入」而可被扣除。(二)為什麼中間收入需要扣除?...
問答
甲與乙為配偶關係,某日甲夫與其兄丙因故發生爭執,丙憤而將甲毆打成傷致昏迷不醒,乙妻為替夫婿甲討回公道,乃向轄區分局對丙提出傷害罪之告訴,試問:乙對丙提出之告訴是否合法?甲在昏迷1年恢復意識後,是否亦得對丙合法提出告訴?
辭典
可完全控制之危險(vollbeherrschbareRisiken)原則,是指若醫療行為中的危險是完全來自於醫師或醫院,可由醫師或醫院完全控制,而與人體組織差異性無關,則不論為契約上或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均應由醫師或醫院對於自己已盡相當注意義務以控制危險,避免損害結果發生,而無過失或不具因果關係,負舉證責任。因為損害發生的組織領域是醫療機構能完全掌握的,且醫療機構應採取必要措施以避免這類錯誤,所以不能期待病人對醫院組織內錯誤發生的確實原因負舉證責任,而應由醫師或醫院負舉證之責。愈不易發生錯誤、愈簡單的醫療處置導致...
問答
您好,關於公投內容,以下說明:與預算、租稅、薪水或人事有關的事項,不能提案作公民投票。依公民投票法規定,預算、租稅、投資、薪俸及人事事項不得作為公民投票之提案。雖然公民投票法歷經多次修訂,但上開規定自2003年(民國92年)公民投票法制定時就不曾變動,一直沿用至今。憲法修正案及領土變更案之複決,不能提案作公民投票。在2017年修法前,舊法的公民投票法第2條第2項規定:「全國性公民投票適用事項如下: 一、法律之複決。 二、立法原則之創制。 三、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 四、憲法修正案之複決。」在2017年修法後,將公民...
問答
請問於職場上,在幹部與眾多員工討論工作事項當下,若幹部對某職員說你不要再歡了,讓職員感受到遭到公然侮辱以及心理遭受影響,是否違法了公然侮辱罪
辭典
敵性證人(hostilewitnesses),指的是證詞對於對造有利、對於己方不利的證人,相對概念是「友性證人」(friendlywitnesses)。這組名詞是在學理與司法實務上的俗稱,但在我國法律當中並沒有明文規定。在刑事程序中,會對於證人進行交互詰問來發現真實。註腳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3703號刑事判決:「蓋證人不利被告之審判外筆錄,既係檢察官所提出,性質上當屬被告之敵性證人,基於交互詰問制度設計之原理,……。」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2年度再易字第18號民事判決:「又其待證事項原屬對再審被告之敵性證人,……。」此概念源於從美國法引進...
辭典
法人、商號或其他團體的名稱可略分為「特取名稱」,以及說明「營業種類」和「組織型態」的文字。所謂「特取名稱」(特取部分)是指名稱中除了營業種類和組織型態以外,法人、商號或其他團體成立時自行命名的名稱,用來和其他法人、商號或其他團體相區別,而彰顯自己獨特主體地位。例如「台灣寬頻通訊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企業的組織型態,「通訊顧問」則是說明公司營業種類的文字,特取名稱則是「台灣寬頻」。註腳最高行政法院97年度判字第281號判決:「再按本款所稱特取部分,係指法人、商號或其他團體名稱中,除說明...
問答
公司廠房今年4月剛與房東簽2年的新約,房東突然於9月中時告知地賣掉,要我們於12月前搬離。目前碰到的情況是房東違約,但我們租賃契約上似乎沒提到關於甲方解約的事項,請問這個有機會求償嗎?若是可求償,是否我司的搬遷費用、裝潢費用等等都能求償呢?另外,法律追溯期是多長呢?
問答
阿嬤家是雜貨店,成員有大伯一家、姑姑、家父,近日打算收店不營業,大伯一家之前以擔心老人家安全為由加裝監視器,後來因家庭問題起爭執大家鬧翻,大伯一家將除了他們家之外的觀看權限都鎖起來,並將我們在雜貨店內談論他們的影像複製存檔,我們請安裝人員將聲音關掉,他們半夜又如法炮製的打開繼續監聽監看,平常只有大伯一家、阿嬤、家父住在家裡,姑姑與我們其他後輩則常回去探親,卻時時刻刻擔心他們是否又在盯著螢幕看我們,想請問他們的行為是合法的嗎?如果雜貨店沒經營,我們是否可以直接拆除監視器?
問答
旅客與旅行社發生糾紛時,可以先走調處程序回答問題之前,需要先說明一下旅客與旅行社的糾紛在進入法院之前,可以走調處程序。如果簽約的旅行社,是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的會員時,旅客對於自己權益的受損,可以先向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提出申訴。接著這個案件,會由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內部的旅遊糾紛調處委員會來處理,由這個委員會來判斷是否需要運用協會會員(也就是旅行社)繳納給協會的保障金向消費者代償,或是促使消費者與旅行社成立民法上的和解契約。調處程序中的和解契約成立後,產生爭議該怎麼辦?和解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