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屢次有企業小編在發行銷文案時,將會員的email直接放在cc欄位,以至於上百個會員的email就這樣流給同在email中的彼此,請問身為消費者,我可以如何捍衛自己的個資?如何向企業申請補償?
問答
不好意思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家父已故我們已經全家都放棄繼承可是家父生前有欠銀行一筆錢可是目前情況家裡還有一台家父名下的汽車請問目前這台車子到底屬於誰的屬於銀行的嗎車子在家外整整兩年一動沒動想說要把車子直接報銷母親卻阻止說不能動那台車我有查過家人如已故的話他名下的車子家人是可以拿去過戶甚至報銷可是現在卡到銀行這條件的事情我是否還能把車子報銷呢
問答
現任職公司為母公司,兩年前成立子公司,位於別的縣市,公司當初以人員不足為由(口頭上),請母公司各部門支援子公司工作,並承諾會給予支援津貼(薪資單有呈現),但112年年底,召集員工開會,以子公司未來的投資型態改變為原由,指支援津貼會變成是不合理的存在,告知員工將於113年1月1日開始取消支援津貼,並說會以大家的工作表現,將支援津貼的部分直接加薪至母公司的薪水,後會議結束後,並讓員工簽署同意從113年開始放棄支援津貼。但近日詢問主管,主管以工作表現不佳為由,不調薪,最後並未被調升薪水,反而沒了支援津貼,但我們依然...
問答
民事案件判決書的型式,略如下述︰訴訟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本件事件的摘要(例如,上訴人對於某某裁判進行上訴),最後會附帶「本院判決如下」判決主文(指得是結論)判決理由民事案件原告/被告/上訴人/被上訴人主張︰被告主張︰前審審判理由本審審判理由刑事案件案發事實判決有罪或無罪的理由明知與預見、可預見明知,指得是「行為人」主觀知悉特定情事。故明知,應以「行為人」當時的認知進行判斷。「預見」和「可預見」是不同的概念。預見,就是知悉,就是明知,他的相反是「沒預見」。可,指得是一種能力,客觀上要求...
問答
持有毒品罪,必須明知是毒品而故意持有,方能成立。按照提問所述情節,您的確有「持有」毒品的客觀事實,但是在清收的許多垃圾包之中,對於某個垃圾包裏是否藏有毒品,如果並不知道的話,這是欠缺犯罪的主觀故意,不會構成犯罪。您可以向檢察官據實申辯;如果已被起訴,在開庭時可向法官辯明。至於需不需要聘請律師,請自行斟酌。
問答
請教一下,在犯罪三階檢驗體系裡面,有必須是「刑法上行為」的前提,非刑法上行為例如「夢遊」、「無意識」等。但第三階的責任能力檢驗中,「精神狀態」也會有無意識的情況發生。在行為人沒有故意自陷精神障礙的情況下,如何判斷個案情況是屬於「非刑法上行為」還是19條一項的「無辨識及控制能力」之人?
問答
教唆犯是「讓他人產生犯罪決意」的人,同時「故意喚起他人犯意」且「故意教唆他人為特定且既遂的犯罪」,才會是刑法上的教唆犯。詳細請參考:楊舒婷(2019),《哪些情況會構成教唆犯?》。
問答
A屋主總坪數212A屋主被占用建地約35坪A屋主使用坪數177A屋主房屋角落占用B屋主農地約2.4坪問題:A屋主房屋角落占用B屋主農地約2.4坪,B屋主占用A屋主建地35坪,(已21年)目的為使A屋主建物完整,取回被占用35坪建地處理方案1將A屋主的建地同等價值計算與比屋主交易農地例如:A:用1坪建地換:B2.4坪農地,(因建地無法與農地直接交換所以是否用買賣交易進行?)處理方案2將A屋主的建地同等價值計算與比屋主交易農地例如:A:用35坪建地35000*35坪=122萬B:農地1,220,000/8000=152.5坪(因建地無法與農地直接交換所以是否用買賣交易進行?)處理方案3如以上方...
辭典
表現證明(Anscheinsbeweis),也有稱表見證明、表面證據,是指依據經驗法則,有特定的事實,就會發生特定典型結果,則於出現該特定結果時,法院在不排除其他可能性的情形下,得推論有該特定事實存在。例如已確定病人身體健康受有損害,而該損害依一般經驗法則或醫學理論,可以判斷屬於「典型地」失敗醫療行為的結果,就可以直接推定損害與醫療行為間具有因果關係,病人就不用再就因果關係舉證。同樣地,如果損害是典型地因可歸責性(過失)之失敗醫療行為而生時,則推定該醫療行為之過失。我國實務有在醫療案件上適用表現證明原則。表現...
問答
提問人您好,以下就您所提出的問題,就法律概念加以討論,不過如果有個案需求,還是建議尋求專業律師依據個案情況進行協助。妨害名譽罪的特定條件常見妨害名譽的犯罪,除了提問的公然侮辱罪之外,還有誹謗罪,這些犯罪是為了保護一個人的名譽,所以限定在侮辱或誹謗的行為人符合某些情境或心理要素的情況,才會成立犯罪。例如公然侮辱罪的情境,是不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可以共見共聞的狀況;而誹謗罪則規定行為人要有散布給眾人的心理意圖。犯罪行為人心裡要對犯罪的情境有認知以妨害名譽罪而言,一個人要完成外在的條件,例如在公然的情境...
問答
在自家門口醉倒的人,屋主本來沒有採取保護措施的義務,和刑法第294條無關。但是,假如屋主把他拖移別處,不聞不問,就引發了是否把他「棄置險境」的問題,因而和第293條的「遺棄」行為有了關聯。此種情形能否成立犯罪,必須按照個案的情節來判斷。(例如有無同時報警使他能夠及時獲得救助便是認定「故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問答
八月份因為人力短縮超時很嚴重,還有醫院其他累積已久不成文的規定。有跟主管要求加班勞資雙方認同同意書(紙本的)、及夜班、白班oncall的問題等等。但是都沒有下文,以至於直接表示下個月拒絕oncall班。八月份人資主任、護理主任、法專和本單位護理長開協商會,開會之前有告知我是工會會員所以會有一個同樣是工會會員的同事一起陪同。會議過程中護理主任很明確的告知"若是我不配合單位醫院的政策,看我要去哪個單位,他可以幫我轉調"會議過程中全程錄音,所有的問題院方都不讓步。我也沒妥協或認同任何一件事情!開完會後個隔周,督導又衝...
辭典
「事實說明自己」法則(resipsaloquitur)起源於英國,後為美國所繼受。在民事案件,原告能證明符合以下三項要件,就推定被告有過失,且被告的行為與結果間具有因果關係,減輕原告的舉證責任:(一)若無過失存在,原告損害通常不會發生。(二)被告對於損害發生的工具或方法,具有排他性的控制力。(三)原告對於損害的發生,必須無故意行為或具有任何原因力。因醫療事故經常涉及複雜的醫師診療、判斷、醫治等行為,非一般人所能瞭解;且在許多手術過程中,病患經常因麻醉而處於無知覺狀態,因而在法律上要求病患對於被告醫療行為的過失...
辭典
行政輔助行為指的是行政機關為了行政事務的順利進行,以私人的法律地位取得所需要的物資或勞務上的支援,行政輔助行為並不是直接達成行政目的,而是間接輔助行政目的達成,例如:行政機關採購原子筆、立可帶等辦公所需要的文具。 註腳最高行政法院95年度判字第1996號判決:「蓋行政機關為推行行政事務,常以私法行為之方式取得所需要的物質或勞務上之支援,學理上稱之為『行政輔助行為』,屬於行政私法(國庫行政、私經濟行政)範疇,……,亦即對於因行政私法行為所生之爭議,以雙方當事人是否已進入訂約程序,決定應循行政爭訟或民事訴訟...
問答
情理法?還是法理情?機關單位是出一張嘴服務?能否直接提供給我一個能與歐美國家那樣,擁有各項措施來為各種受害者向社會證明國家法規是有能力給予公平的正義?一再重複求援,對受害者根本就是一再讓傷口惡化。
問答
在行駛時靠右在右轉時的導引線而沿著的導引線的終點是由單變雙可不可只打一次右轉方向燈直接沿著導引線到右邊數來第二條,而不是到右邊第一條(最外側)這樣是不是非跨多車道或是變換車道時打錯方向燈
問答
問一個假設性問題,因為實在是挺好奇!假設今天客人去店家消費,店員按照客人的會員卡上的統編打了一張統編給客人。然後到了發票兌獎的日期,那張打了統編的發票好死不死中獎了,但有部分的統編我記得是不能兌獎的,那客人如果因此被影響,跑回去店家要求賠償是行得通的嗎?如果有一個狀況是:客人如果說當初我可沒說要打統編,是你們按照我會員卡上打的(直接否認要打統編)這樣的說法是行得通的嗎?我自己是認為統編跟一般發票很明顯不一樣長度,統編發票上面也都有註明:更換須在七天內之類的提醒。客人拿回去那麼久都沒反應,直到真的...
問答
如果是我國國民在國外犯刑法第122條第3項對公務員違背職務期約賄賂罪(期約賄賂我國公務員),好像是刑法第6條之犯罪,但行為人不是公務員,所以是要適用刑法第6條還是回歸刑法第7條判斷?(如果以刑法第7條判斷由於其規定要前兩條以外犯罪,好像就可以直接排除了)
問答
想請教一下,本人(住家為透天)因工作關係,只能早上補眠,但隔壁鄰居在早上9點10點11點都會故意拿東西敲鐵板,讓我都會收到驚嚇,嚴重影響我的睡眠,這是否能開罰呢?
問答
律師,您好。我在上班途中發生車禍,雇主不核定我為通勤職災。但我認為雇主有一行為已侵害我權益。因為,我在家休養期間,雇主未先與我約定一起前往,甚至也未先經我同意或通知我,雇主就直接獨自跑到警察局,要求調閱車禍發生處的路口監視器畫面。請問:1.在法律上,誰有權利可以調閱車禍發生處路口的監視器畫面?2.在法律上,雇主有權利可以調閱員工發生車禍處路口的監視器畫面嗎?3.承上,若雇主有權利,那是根據哪一條法律?4.承上,若雇主沒有權利,卻已經調閱路口監視器畫面,這是否已侵害我的權益?我可依哪條法律提告?5.承上,若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