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法律問題—法律如何應對假訊息

文:法律百科 (認證法律人) 5 0
刊登:2022-10-28 ‧ 最後更新:2022-10-28

||

上網搜尋需要的資訊,在今天是非常普遍的行為。然而搜尋到的結果究竟是不是值得信賴呢?尤其在社群網站、通訊軟體上有許多訊息傳來傳去,遇到假訊息除了可能會因此被誤導之外,轉傳還可能會踩到法律紅線喔!看到訊息該如何查核?怎麼決定要不要轉發呢?箇中玄機待法科報你知!


- 

||

法律裡面其實沒有「假訊息」3個字,而在目前的研究分析中,可能會使用假新聞(fake news)、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虛假訊息(disinformation)等詞彙,其中被認為最需要受到法律管制的,是刻意製造的「虛假訊息」,那它會有什麼特徵呢?

1.假托使人信賴的外觀
可能會冒名新聞組織,或者改編新聞內容,偽造出內容部分或全部錯誤的新聞畫面,或者是內容與圖片不符,卻用圖片製造讓人信賴的外觀等等。

2.出於惡意的假造
跟一時不察、出於誤會所發出的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不同,虛假訊息是出於惡意偽造,也就是發佈或轉傳者「明知」是不實內容,卻依舊加以發表或傳播。這樣的行為不只是「看到黑影就開槍」的即時反應,而是有計畫性的攻擊,就會是法律上所要管制的對象。

3.威脅公眾或個人,甚至造成損害
虛假訊息會對公眾利益(例如交易秩序、政治參與)或個人造成威脅,甚至會引發實際的損害,所涉及的範圍不只包含一般常見的妨害名譽,所以也有許多不同的法規針對假訊息加以規範。

延伸閱讀:
法律上有「假訊息」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散布假訊息可能會有什麼法律責任?∣作者:李侑宸
💡特別推薦:林春元(2022),〈假訊息與臺灣司法之回應—評析我國法院2007年至2020年7月社維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適用情形〉,《中研院法學期刊》。
💡特別推薦:李侑宸(2021),〈後真相時代之假訊息管制結構─以刑法規範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 

||

法律條文中沒有直接使用「假訊息」3個字,而是針對不實訊息加以管制,並且隨著假訊息所威脅到的利益,給予不同程度的處罰,嚴重的話可能會面臨有期徒刑等刑罰,所以在發言、轉傳的時候都需要格外小心。

1.刑事責任
在近年來COVID-19疫情壟罩之下,依據相關「特別條例」規定,散布與疫情有關的謠言或不實訊息,而且足以對公眾或他人造成損害,就會面臨最高3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被罰最高300萬的罰金。
其餘涉及刑責的散布假訊息行為,例如選舉期間針對特定候選人的不實訊息;或者事業之間為了競爭而散布損害他人營業信譽的不實訊息,都會面臨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等刑事處罰。

2.行政責任
在行政罰則中最廣為人知的,是關於社會秩序維護法中「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安寧」的規定。如果違反的話,將會被處最多3日的拘留,或者是最高3萬元的罰鍰。
而其他的特別法,例如隨意發布地震或颱風等災害警報,依據氣象法也會被處以10萬到50萬元罰鍰。或諸如公共衛生師法、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糧食管理法、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等特別法,都有散播謠言或不實訊息的處罰規定。

延伸閱讀:
發現對手侵害我的商標權、著作權或專利權,我可以直接在網路上公告周知嗎?∣作者:黃蓮瑛、王祖瑩
同業內戰怎麼辦?「損害他人營業信譽」會有什麼法律責任?∣作者:張學昌
S4EP14︱真相只有一個嗎?法律如何規範假訊息?ft.柚律師∣法科!輕鬆點
 
- 

||

近年來政府機關多會宣導,分享網路訊息時應該「不輕信、不轉發、要查證」,雖然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特別,但實際上還是有一定難度呢!法院考量到人民言論自由保障、避免寒蟬效應,轉傳訊息的案件,在實務上判罰的比例其實相對低,但隨著近年假訊息影響日趨嚴重,我們仍要多加謹慎,以免不慎助長假訊息傳播、還會因此觸法。

1.法院會要求基本的查證義務
近年來,隨著網路發達、訊息容易流傳與保存,散佈假訊息的行為雖然更為常見,但也相對於口耳相傳更容易截圖追蹤。為了避免過度限制人民的言論自由,法院在處理相關案件的時候,其實會視每個人的智識程度、生活經驗、查證能力等特質,來判斷轉發者是否有做出合理的查證,來決定要不要予以處罰。
雖然不至於要求一般人都要查清楚相關資料、政府文件原文,但我們看到訊息,可以比對是否有其他媒體報導、消息來源是否為常見媒體,有沒有遭到移花接木等等,避免遭到誤導。

2.一起培養媒體識讀能力
除了用法律規範來因應假訊息帶來的挑戰外,身為閱聽人的我們,也需要培養出媒體識讀的能力,包含查證訊息來源是否真實存在而且可靠,注意訊息所提及的日期、時間,仔細閱讀內文,留意有沒有其他佐證報導或資料來源等步驟,都可以讓我們更能確定訊息的真假。如果真的遇到自己讀不懂的訊息,可以再搜尋看看有沒有專家的解析,讓自己對訊息內容更了解喔。

延伸閱讀:(FB)
選舉罷免期間,政治人物遭假訊息攻擊,最後落選或被罷免,會有救濟機會嗎?∣法律百科問答
S3EP10︱票多的贏,票少的輸?選戰中的法律紅線在哪裡?∣法科!輕鬆點
💡特別推薦:公視P#新聞實驗室(2020),《假新聞出沒! 破解 #媒體與牠們的產地 ft.劣質媒體黑名單【記者真心話】Vol.4|懶人包|媒體識讀》。
 
- 

||

這系列的圖文包內容,您還喜歡嗎?如果想知道更多有關於假訊息的分析與討論,歡迎到法律百科網站上看更多喔!法律百科即將滿4歲了,能夠走到今天,推廣各種不同的法律知識給大家,要感謝各方專業法律人士的幫忙,以及各位讀者粉絲的支持。不管是老朋友或是新夥伴,法科會努力繼續陪大家走下去。 

已經按過讚 這篇圖文包有幫助到你的話,請給我一個讚
支持我們,打造屬於眾人的法律百科 支持我們,打造屬於眾人的法律百科
送出 取消
網站採用CC授權,內容歡迎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