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 救濟與訴訟程序 / 刑事訴訟 對於犯罪如何撤告?撤告的效果是什麼? 撤告 撤回告訴 撤回自訴 告訴乃論罪 文:雷皓明(認證法律人) 、 張學昌(認證法律人) 刊登於 2018-10-15 最後更新於 2022-11-21 犯罪被害人可以向犯罪者提告,一種方式是「提起告訴」,另一種則是「提起自訴[1]」。在某些情形,被害人可能提告後選擇不再追究(例如和解),這時候就可以選擇撤告(撤回告訴[2]、撤回自訴[3])。 要特別注意,只有告訴乃論罪的被害人才有撤告的權利,例如傷害罪[4]、公然侮辱罪[5]。非告訴乃論罪的被害人可以提告,但不能撤告,例如強制性交罪[6]。 一、撤告時間點和方式? (一)撤回告訴、自訴必須在「第一審辯論程序終結以前[7]」提出[8],否則法院仍可進行審判,撤告就沒有效果。 (二)司法院有公布「撤回告訴狀」與「撤回自訴狀」的範本[9],可直接使用。 (三)如果是提起告訴,檢察官還沒起訴,向檢察官提出;如果是提起告訴且檢察官已經起訴,或是提起自訴,向法院提出(圖1)。 圖1 撤回告訴、自訴流程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二、撤告的效果:撤告後就不能再提告 撤告就是放棄追究犯罪者的責任,為了避免被害人濫用司法資源,刑事訴訟法第238條[10]規定,撤回告訴以後,就不能再提起告訴;刑事訴訟法第325條[11]也規定,撤回自訴以後不能再提起自訴或告訴。也就是撤告後就不能再提告。 如果被害人撤告後再提告,法院會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12]做「不受理」的判決,也就是案件不會進入審理程序,被告不會被判刑。 例如A被B打傷後向警局提起告訴,A因為B表示願意賠償醫藥費與B和解,並決定撤回告訴。後來A覺得B的態度不佳,想讓B被起訴判刑,就再向警局提出一次告訴。這時候,第二次的告訴就沒有用,即便檢察官願意起訴,案件送到法院也會被駁回。 三、撤告前應仔細考慮 撤告是被害人的權利,但撤告的效力強大。一旦撤告,被害人、檢察官及法院都無法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責任,被害人在選擇撤告前應仔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