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刑事訴訟法(以下稱本法)傳統的強制處分,大家可能會想到的是拘提、羈押、搜索、扣押等使用強制力的措施。然而犯罪方法日趨複雜多樣,偵(調)查機關必須使用科技設備及技術,才能夠... (more)
如案例中的A,在提出刑事告訴卻收到不起訴處分,而有所不服時,該怎麼救濟呢?本文將簡介告訴人向檢察機關再議後,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的流程,供讀者參考。 一、A應委任律師在時間內聲請... (more)
一、什麼是被害人參與訴訟制度? 在刑事案件的審判過程中,一般是由法院、檢察官和被告組成三角關係,主要是為了確定被告到底有沒有犯罪,被害人雖然是犯罪直接的相關人士(也就是被害),在過... (more)
「警示帳戶」,是指被法院、檢察署或司法警察機關通報可能涉及犯罪的存款帳戶。一旦被列為警示帳戶,該帳戶的全部交易功能都會被暫停;而警示帳戶開戶人的其他帳戶,也會被銀行列為「衍生... (more)
一、案件爭議 GPS偵查的爭議橫跨了刑事訴訟法與刑法,也就是說,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的「竊錄罪」文字中的「非公開」,與GPS偵查到底是「強制處分」或「任意處分」息息相關;... (more)
一、前言 新聞上常報導,涉嫌貪污、內線交易、毒品等刑事案件的一些共犯,在認罪且轉作污點證人後,獲得緩刑或不起訴處分。也因為事件多為媒體所關注的焦點,相信不少讀者們對於污點證人一詞應... (more)
在上一篇文章中,聊到了證人保護法與污點證人的內容,依法可以讓涉嫌嚴重刑案的共犯,在認罪且經檢察官同意後,從被告轉作污點證人,並獲得緩刑或不起訴處分,並且讓檢察官能以更有效率的... (more)
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已經說明什麼是待證事實,也提到了無罪推定原則。那麼,在刑事程序中究竟是誰要負責舉證呢?又是誰要去蒐集證據呢? 蒐集證據,與舉證責任息息相關。要負舉證責任的... (more)
刑法中將犯罪類型區分成「告訴乃論之罪」與「非告訴乃論之罪」,而且是以非告訴乃論為原則,告訴乃論為例外。也就是只要法條沒有明定:「……(刑法章節或條號),須告訴乃論」,即屬於非告訴乃... (more)
一、羈押與救濟 羈押是嚴重侵害人身自由的強制處分,且又是針對尚未經判決確定的被告,因此刑事訴訟法上訂有包括抗告、準抗告、聲請撤銷羈押等多方面的救濟手段。(見圖1) 圖1 羈押的救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