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告訴乃論與非告訴乃論?和公訴與自訴有什麼不同?

文:楊舒婷(認證法律人)
44 7
刊登:2019-03-08 ‧ 最後更新:2022-11-21

本文

刑法中將犯罪類型區分成「告訴乃論之罪」與「非告訴乃論之罪」,而且是以非告訴乃論為原則,告訴乃論為例外。也就是只要法條沒有明定:「……(刑法章節或條號),須告訴乃論」,即屬於非告訴乃論。

此種明定某罪是告訴乃論的法條,在刑法中都是規定在該章節的最後一條,也就是每章都會有自己的規定[1]。例如刑法第16章之1是妨害風化罪 [2],範圍是從第230條至第236條,其中第236條規定:「第230條之罪,須告訴乃論 [3]。」因此在妨害風化罪這章裡面,只有第230條是告訴乃論,其他罪名都屬於非告訴乃論。

一、刑法中告訴乃論和非告訴乃論的定義與區別

所謂「告訴乃論」是指必須由被害人提出告訴,並經檢察官開啟偵查後,法院才能進行審判的犯罪。

例如刑法第287條[4]規定刑法第277條的普通傷害罪[5]須告訴乃論,因此被打到受傷的人若沒有提出告訴,檢察官即使知道這件事也無法起訴打人的人。則既然欠缺檢察官起訴,法院自然無法審判。

反之,若為「非告訴乃論」,即使被害人不想追究,檢察官還是可以起訴並由法院審判。

像新聞中常常聽到有人在賣場偷東西,老闆看行為人家境清寒而決定原諒,但警察還是得依法送辦。這是因為竊盜罪是非告訴乃論之罪,檢察官既然知道竊盜事實,就必須依法處理。不過,雖然說是依法處理,其實也只是指讓案件進入司法程序,不代表檢察官一定會起訴[6]或法院一定會判決有罪[7]。(見圖1)

圖1 告訴乃論罪與非告訴乃論罪的區別?||資料來源:楊舒婷 / 繪圖:Yen
圖1 告訴乃論罪與非告訴乃論罪的區別?
資料來源:楊舒婷 / 繪圖:Yen

 

二、「公訴」和「自訴」是刑事訴訟程序概念

應注意的是「告訴乃論與非告訴乃論」和「公訴與自訴」並不相同,也沒有絕對關聯,兩者更不能劃上等號!

不僅一般人容易搞混,新聞中也常常誤用「公訴罪」、「自訴罪」這兩個詞彙。以前述在賣場偷東西的新聞為例,被害人原諒行為人後,檢警仍須依法辦理的原因在於刑法竊盜罪是非告訴乃論之罪,縱使欠缺被害人的告訴,檢警仍有權調查,檢察官也可決定是否起訴,並不是因為竊盜罪是公訴罪!

其實刑法中並沒有「公訴罪」和「自訴罪」的說法,公訴與自訴只是用來指稱刑事訴訟程序上,由誰提起訴訟的類型:公訴是指由「檢察官」代替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訴訟[8],自訴則是由「被害人」自己當原告而向法院提起訴訟[9]。原則上大部分時候被害人都可以提起自訴,除非刑事訴訟法有例外規定,例如對於直系尊親屬或配偶不能提自訴[10]、或已經由檢察官開始偵查的非告訴乃論之罪也不能再提自訴[11]。(見圖2)

圖2 公訴與自訴的區別?||資料來源:楊舒婷 / 繪圖:Yen
圖2 公訴與自訴的區別?
資料來源:楊舒婷 / 繪圖:Yen

 

三、小結(見圖3)

圖3 告訴乃論/非告訴乃論 與 公訴/自訴 的關係?||資料來源:楊舒婷 / 繪圖:Yen
圖3 告訴乃論/非告訴乃論 與 公訴/自訴 的關係?
資料來源:楊舒婷 / 繪圖:Yen


所以簡單來說,對單一罪名而言並沒有區分是公訴或自訴的意義,例如殺人罪[12]是非告訴乃論之罪,檢察官若發現殺人事實並進而偵查,就可以依職權提起公訴,但假若被害人家屬嚥不下這口氣,想要親上法庭跟兇手對質,他們就可以選擇自訴;又例如普通傷害是告訴乃論之罪,被害人可以走自訴程序,由自己提起訴訟,也能夠向檢察官告訴相關犯罪事實,由檢察官進行公訴。

因此所謂「公訴罪」與「自訴罪」的名稱本身就是個錯誤!

註腳

  1.   除了刑法,其他涉及刑責的法條也有告訴乃論之罪的規定,例如:跟蹤騷擾防治第18條第3項、人工生殖法第36條第3項、個人資料保護法第45條等,但它們不像刑法都規定在該章節的最後一條,而是有的在條文的最後1、2項,有的則獨立一條規定在章節內。但囿於篇幅關係,本篇圖文討論這些法律名詞,只聚焦在刑法與刑事訴訟法。
  2.   中華民國刑法第16章之1
  3.   中華民國刑法第230條:「與直系或三親等內旁系血親為性交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4.   中華民國刑法第287條:「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項、第二百八十一條及第二百八十四條之罪,須告訴乃論。但公務員於執行職務時,犯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項之罪者,不在此限。」
  5.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6.   刑事訴訟法第252條:「案件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為不起訴之處分:
    一、曾經判決確定者。
    二、時效已完成者。
    三、曾經大赦者。
    四、犯罪後之法律已廢止其刑罰者。
    五、告訴或請求乃論之罪,其告訴或請求已經撤回或已逾告訴期間者。
    六、被告死亡者。
    七、法院對於被告無審判權者。
    八、行為不罰者。
    九、法律應免除其刑者。
    十、犯罪嫌疑不足者。」
  7.   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302條第303條第304條第309條
  8.   刑事訴訟法第264條第1項:「提起公訴,應由檢察官向管轄法院提出起訴書為之。」
  9.   刑事訴訟法第319條第1項:「犯罪之被害人得提起自訴。但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或死亡者,得由其法定代理人、直系血親或配偶為之。」
  10.   刑事訴訟法第321條:「對於直系尊親屬或配偶,不得提起自訴。」
  11.   刑事訴訟法第323條第1項:「同一案件經檢察官依第二百二十八條規定開始偵查者,不得再行自訴。但告訴乃論之罪,經犯罪之直接被害人提起自訴者,不在此限。」
  12.   中華民國刑法第271條第1項:「殺人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44
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的話,請給我一個讚,謝謝。
送出 取消
傅逸斌(一般會員) 2022-02-23 16:13:29
解晰論訴清處很好理解
傅逸斌(一般會員) 2022-02-23 16:16:58
解析論述清楚明瞭讓人了解。
楊舒婷(認證法律人) 2022-02-24 07:54:07
傅逸斌,您好:
謝謝您的鼓勵,也歡迎將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匿名(一般會員) 2022-07-03 09:10:10
告訴乃論之罪由被害人主動提起,會有公訴的選擇嗎?
楊舒婷(認證法律人) 2022-07-03 11:31:17
您好:
請參照本文圖3,不論是告訴乃論之罪或非告訴乃論之罪,對於公訴或自訴的選擇都是沒有限制的。

而公訴、自訴的最大差別就在於「是誰向法院提出裁判的請求」。如果是由檢察官提出(起訴),就是公訴;如果是被害人提出,就是自訴。

依您所述,「告訴乃論之罪由被害人主動提起」,如果您是指向檢察官提起,那麼接下來案件就會交由檢察官偵查、起訴,走公訴程序。但如果您是指向法院提起,就表示被害人選擇跳過檢察官,直接走自訴程序。
匿名(認證法律人) 2022-07-15 09:56:04
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也有若干告訴乃論之罪的規定。例如今年六月剛開始施行的《跟蹤騷擾防制法》第18條第3項便是。圖1的「來源」欄只列「刑法」,需不需要調整文字,敬請參酌。謝謝!
楊舒婷(認證法律人) 2022-07-20 11:54:20
您好:
謝謝補充!因本文聚焦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所以圖示的部分才只記載刑法而已;至於其他實體法的補充說明,則修正如註腳1,謝謝!
網站採用CC授權,內容歡迎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