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犧牲

此名詞可以先以「犧牲」切入,以國家徵收人民的土地為例,所謂的「犧牲」指得是私有土地所有權人因為合法公權力剝奪或限制所有權所造成的損失,而私有土地所有權人並沒有容忍的社會義務,我們就稱為是特別犧牲(或可說是無容忍義務的犧牲)[1]
相對而言,有容忍義務的犧牲,學理稱為是「所有權的社會義務」,常見的舉例如水土保持法規定的「水土保持義務」[2] 或「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以土地使用分區管制為例,被劃為保護區土地的建蔽率容積率通常會低於商業區或住宅區土地的建蔽率、容積率,此時保護區土地的人民利用土地時雖然受到限制的程度較高(使用強度較低),但因為土地本身性質較為敏感,社會義務負擔理應較高,所以沒超過容忍限度。

而有無容忍義務(或說是否是特別犧牲),會決定國家有沒有補償的義務[3]

註腳

  1.   司法院釋字第440號解釋:「人民之財產權應予保障,憲法第十五條設有明文。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公權力致人民之財產遭受損失,若逾其社會責任所應忍受之範圍,形成個人之特別犧牲者,國家應予合理補償。」
  2.   可參水土保持法第4條規定:「公、私有土地之經營或使用,依本法應實施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者,該土地之經營人、使用人或所有人,為本法所稱之水土保持義務人。」
    此水土保持義務並分為「一般水土保持義務」(同法第8條至第14之1條)及「特定水土保持義務」(同法第15至21條),並以「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為保持義務的具體規範指導。
  3.   司法院釋字第400號解釋:「既成道路符合一定要件而成立公用地役關係者,其所有權人對土地既已無從自由使用收益,形成因公益而特別犧牲其財產上之利益,國家自應依法律之規定辦理徵收給予補償,各級政府如因經費困難,不能對上述道路全面徵收補償,有關機關亦應訂定期限籌措財源逐年辦理或以他法補償。」
找不到相關法律用語嗎? 我要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