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COVID-19疫情嚴重,昨天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ZObYKjUAgGE),發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撤回了先前陸委會公布開放陸配子女入境的決定,有點困惑。請問: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法律地位是什麼?2.通常來說,一個行政機關可以撤回另一個行政機關的決定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可以撤回陸委會的決定嗎?這個「撤回」是什麼意思?3.決定開放陸配子女入境與否時,除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提到為了保留國內檢疫容量這個原因以外,還應該考量到哪些事項?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有什麼相關規定嗎?陸配子女...
問答
依釋字第573號,只對寺廟監督,但不對教會監督,違反平等原則。那為什麼《監督寺廟條例》還沒廢止?另,依據解釋文末段「......第八條及第二條第一項規定應自本解釋公布日起,至遲於屆滿二年時,失其效力。」,然查詢沿革及立法歷程,《監督寺廟條例》並無修法紀錄。
問答
臺灣第32個COVID-19的確診個案,報導說是失聯的移工(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9133)。請問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可以公布確診個案的行程,依據是什麼?失聯的移工覺得自己生病,有什麼醫療管道可以支援?還是說失聯移工一旦主動通報,就會面臨必須離開臺灣的後果?
問答
管委將尚有爭議的法院支付命令公布於公寓群組,塗掉身分證尾數三個,這樣算是違反個資嗎?另外又張貼在公寓電梯與家門口,是否也是違反個資?
問答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政府機關、私人企業可以為了公共利益(如:防止疫情況大)蒐集、利用個人資料(個人是否為確診病人)嗎?歐盟資料保護一般規則(GDPR)、我國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在執行上是否有配套調整?EDPB2020.3.19公布說明:https://edpb.europa.eu/sites/edpb/files/files/file1/edpb_statement_2020_processingpersonaldataandcovid-19_en.pdf
問答
看到新聞報導說轉蛋法通過了,還以為之前去政策平台聯署有效,結果看到是會對業者罰50萬。。。覺得還是有點失望耶,玩家就是希望業者可以好好公布機率,但其實很多課長課幾單就賺回來了,對大公司來講不痛不癢。想知道法律的邏輯是什麼,謝謝
問答
請問宣示判決當天若雙方律師都不到場聽判要怎麼樣最快知道判決結果?會公布在法院網站嗎?因為等判決書送達律師那邊可能要2~3天再等律師通知我可能也要半天這邊希望宣判當下就能立即知道了也好準備接下來要採取的行動不知道有辦法嗎?
問答
想請教一下請求金錢損害賠償時除了週年利率5%以外可以計入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因素嗎?如主計處公布的CPIhttps://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2105年時的物價是100的話111年3月的近期是106.33也就是如果債務人在105年就賠償給我100塊,我那時還可以買到100塊的東西但在111年3月的現在才賠給我100塊,已經沒辦法買到本來是100塊的東西了因為通貨膨脹及CPI上升了這個損害賠償可能是定期給付,如確認僱傭關係中的工資給付也可能是固定金額的,如積欠或短少的加班費不知道能不能計入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因素?或...
問答
部門長官有時為了辦公室的運作有時會寄信通知同仁,該日有誰請假,但信件內容包含該名請假員工的請假別、請假緣由、剩餘天數、請過哪些假等隱私部份,而且只有該請假員工沒收到該通知信,公布也沒有取得其同意,是否有涉及個資法問題??想詢問其適法性~~~
問答
疫情期間很多人居家上班。請問居家上班的情況,遇到颱風假,人事行政局網頁上已公布達停班停課標準,那在家上班的人可以跟著放假嗎?雇主在颱風來之前請員工把電腦帶回家,隔日放颱風假也要求員工繼續在家工作,是可以的嗎?謝謝
問答
請問我的照片被賣家在社團貼文盜用,告知賣家後,將賣家向我道歉的對話公布於社團中並打碼,請問會涉及到個人資料法嗎,謝謝回答!
問答
一、甲向乙承租A屋,作為某寺廟預定舉辦的宗教活動,已經預付租金10萬元!其後,政府因疫情持續擴散而命禁止一切宗教相關活動。請問:甲得否向乙請求返還10萬元?其請求權基礎為何?試引用法條分析之。答:民法249條第四款?二、假設甲與乙訂立租屋契約前,政府已經公布禁止一切廟會活動,而甲不知其事、乙知其事。甲並已付租金10萬元,甲、乙各支出1000元的簽約費用,雙方的法律関係如何?甲可否依什麼規定請求返還10萬元?簽約費用的損失誰應負擔?請引法條分析之。答:民法249條第三款?245條之1第一項第三款?
問答
監獄行刑法在民國一百零九年一月十五日公布修法,更動幅度很大,但是少事法並沒有跟著修,請問這種狀況是正常的嗎?如果少年法院遇到需照少事法第80條來作裁定的狀況,會怎麼處理呢?
問答
看到新聞說,指揮中心28日公布「地方政府或企業申請COVID-19疫苗專案輸入流程」,指揮官表示要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中央政府統籌分配執行,因為疫苗的安全、有效性,必須受到監督控管。想請問地方政府、企業、公益團體沒有茲個採購疫苗嗎?有沒有相關的法令依據呢?新聞: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01061
問答
我們學校長期的在違反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不案課綱排課不按課表上課還有把一大堆課程拿去考試還違法上九十節課禮拜六還加課還能力分班公布全班成績還有很多但我跟國教署投訴確沒用還被學校要求簽切結書如果再去投訴就要輔導轉學等等請幫幫我
問答
您好:依照我國目前現行憲法及中央法規標準法(下稱中標法)之規定,有關法規生效應按憲法第72條及中標法第12條至第15條,你的問題應該憲法第72條及中標法第12條至第14條即可處理。按我國憲法第72條前段之規定「立法院法律案通過後,移送總統及行政院,總統應於收到後十日內公佈之。」又依中標法之規定,法規應規定施行日期,或授權以命令規定施行日期(第12條)、法規明定自公布或發布日施行者,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算至第三日起發生效力(第13條)法規特定有施行日期,或以命令特定施行日期者,自該特定日起發生效力(第14條)。由中標法可...
問答
法律依據立法院2018年11月9日三讀通過的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2項第6款:「雇主招募或雇用員工,不得有下列情事:……六、提供職缺之經常性薪資未達新臺幣四萬元而未公開揭示或告知其薪資範圍。」條文說明也就是說,雇主對求職者的徵才的公告,或是實際僱用員工的時候,經常性薪資(本薪與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及獎金)如果沒有到達每個月4萬元的話,就應該要把金額公開出來,或是起碼要告訴求職者與實際受僱員工一定的薪資範圍,而不能只是含糊地說「面議」。違反效果雇主如果違反以上公開揭示或告知經常性薪資的義務時,依據2018年11月9日通過的...
問答
情境中有A與B兩人,皆為公司員工,B是其他部門(非與A同一部門)的主管。事情發生如下:有一日晚上,A要存放公司物品但由於時間的關係,無法存放原先的地方,所以A就去放在另一個相對不合適的位置(由事後且客觀來看,並未有危害他人的疑慮,某方面也沒有違反公司準則),然而這樣的舉動被B所發現,B出言制止,卻被A以自己能負責為由,結束對話。隔日,B以告誡為由,發電子郵件給公司一部分同仁(不只A、B同部門,而是其他相關部門都含在內),指名A(非影射的方式,而是直接揭露姓名)於昨天晚上的行為不正確。固然B看似是有基於「告誡同...
問答
保證金實收利息發還之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19條之1中華民國103年5月30日修正通過之刑事訴訟法第119條之1,經總統於103年6月18日公布,已於103年12月18日施行,其中第1項前段規定:「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證金應給付利息,並於依前條第三項規定發還時,實收利息併發還之。」。因此,依據現行刑事訴訟法,只要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證金應給付利息,並於依同法第119條第3項規定發還時,實收利息併發還之。保證金實收利息發還之理由:保證金所生利息屬具保人所有刑事保證金,係具保人為被告免予或停止羈押之目的而繳納,具保人...
問答
司法院解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大法官解釋這三個詞所指應該相同,就是目前在司法院網站上的「大法官解釋」(至本文刊出時,已經作成775號解釋)。大法官會議由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的法條沿革可知,在1958年「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公布後,大法官會議掌理司法院解釋憲法及統一解釋法律與命令之事項。1993年後,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修訂為「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立法理由載明「大法官為釋憲之主體,會議僅係大法官審理釋憲案件之方式,而非一單獨之機關或單位組織」。此後,「大法官會議」已不再是掌理司法院解釋憲法及統一解釋法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