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A在端火鍋而店內客人B此時打了噴嚏旁邊的C受驚嚇撞上了端火鍋的A火鍋全部撒在D的臉上造成D毀容如果依因果行為論目的行為論社會行為論來判斷A是否予以論罪?
問答
想請問若甲之養子乙殺害其本生父母,是否可以構成殺害直系血親尊親罪
問答
實務上認為基本犯行與加重結果之間僅需具備相當因果關係。學說上認為基本犯行與加重結果之間須具備的是條件因果關係or相當因果關係?再加上特殊危險關聯(廣義或狹義),此一要件是用來判斷兩者的因果關係的方法嗎?又或是,特殊危險關聯是另一個獨立於因果關係的要件?在此書上寫的不太清楚,我十分困惑。謝謝您不吝指教,實在感激不盡。
問答
刑期十年以上,應由殷實商鋪出具保證書或命其繳納相當之保證金額。問一:殷實商鋪與申請保外受刑人須具有一定關係嗎?例如親戚或是友人。問二:命其繳納相當保證金額的金額數量是如何指定?是否有具體條文可供參考?
問答
依照形式要件應該是故意褻瀆國旗本身會成立犯罪但我想問的是,如果是衣服或是其他製品上印有國旗圖樣,而故意毀損該物品也會成立該罪嗎?即使該物品本身並非國旗的情況下
問答
請問三階犯罪階層體系下之1.「限制」罪責理論的「限制」是什麼意思?2.「限制法律效果」罪責理論的「限制法律效果」是指什麼?希望能夠理解其命名意義以幫助記憶理論內容,謝謝。
問答
新聞上會看到,偷接第四台訊號到自己家,不犯竊盜罪的報導。也偶爾會看到偷牽機車或是偷抓了頂安全帽,使用一陣後歸還,不犯竊盜罪的新聞。到底這些行為,不犯罪的原因是什麼?
問答
請教一下,在犯罪三階檢驗體系裡面,有必須是「刑法上行為」的前提,非刑法上行為例如「夢遊」、「無意識」等。但第三階的責任能力檢驗中,「精神狀態」也會有無意識的情況發生。在行為人沒有故意自陷精神障礙的情況下,如何判斷個案情況是屬於「非刑法上行為」還是19條一項的「無辨識及控制能力」之人?
問答
如果是我國國民在國外犯刑法第122條第3項對公務員違背職務期約賄賂罪(期約賄賂我國公務員),好像是刑法第6條之犯罪,但行為人不是公務員,所以是要適用刑法第6條還是回歸刑法第7條判斷?(如果以刑法第7條判斷由於其規定要前兩條以外犯罪,好像就可以直接排除了)
問答
A在2022年10月1日殺了B,刑法第271條第1項在2023年6月1日修改為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B於2023年8月1日救治無效死亡。上述B的死亡時間,在刑法第2條第1項的適用上,有何影響?
問答
請問這個記者是否有依法令或契約有守工商秘密之義務
問答
甲偶訪舊日老友乙,見乙極貧,在乙一陣牢騷碎唸下,誤以為乙意在囑託自己幫忙下手製造一眼失明後果,以請領重度殘障補助金,實者,乙並無自傷之真意。甲出於好意決意幫助乙脫貧,出其不意揮重拳擊向乙右眼,見乙當場血流如注,後悔不已,乃急送乙就醫,幸經眼科醫師及時搶救,乙右眼視力雖稍減退卻未嚴重減衰視能,但因右臉頰留有約3公分長之撕裂傷疤痕,恐難免終身「破相」。試問甲之刑責如何評價最為適當?
問答
先簡單回答:不會直接等於歧視,要比較普通法與特別法具體的內容才能決定。也就是說,必須等到有具體的法條文字出來,才能下結論。說明如下:名詞筆者知道的法學領域中,比較少聽到「專法」這個用語。在法律領域中,比較熟悉的是「特別法」這個用語。相較於「特別法」的概念,則是「普通法」。產生特別法與普通法的情況當一個事實,同時符合A及B法條的描述時,法官到底應該適用A法條還是B法條解決問題,需要有明確的標準,而不能讓法官依自己的喜好來決定。這個時候,「特別法優於普通法」這個標準就派上用場。產生特別法與普通法的原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