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想請教,一般來說,精神求償為多少合適?
問答
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之權利為何;自其成為行為能力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就職起所指的是指限制行為能力人成為完全法定理人?
問答
例1:今甲持槍脅迫乙,若不殺丙則將射殺乙,若乙自殺,甲應如何論罪?若乙真如甲所說殺丙,乙丙又該如何論罪?例2:甲乙為兩婦女,其中乙夫去世。然而甲知乙在結婚之後有一外遇對象丙,便脅迫乙自殺,否則要將乙有外遇一事公諸於世。結果乙為守貞節而持槍自殺,則甲應如何論罪
問答
若某老師於上課時公開學生不願公開之文件,是否因其為業務上知悉之文件且學生不願公開而構成洩漏業務上知悉他人秘密罪
問答
請問如果購買A品牌的葉黃素,剛好有滿千元「額外贈送」一包B群的優惠活動,該贈品之B群並「未標示贈品不得轉售」的字樣,那麼是否可以自行將「贈品之B群」,放到網路上再轉售給其他人呢?該行為是否會觸犯「商標法第36條第2項」?
問答
我記得過失行為只有「過失傷害、過失致死、過失公共危險」會被判刑,那為什麼之前那個不小心把「學妹抱歉了」打成「下面x起了」的學長(他是用自動選字的,結果選錯字),是已經犯了罪?他也是過失行為啊
問答
一、「準中止犯」的要件中,有一個「盡真摯性努力」。請問除了打電話叫救護車這種情形外,還有什麼情形是屬於行為人已盡真摯性努力的?二、如題目「甲欲殺乙,但於乙被刺傷流血後,心生悔意而不欲其死亡,但因怕被抓而打電話給朋友丙請他來現場,而於丙未到現場前甲就離開現場。此時路過的丁看到受傷倒地的乙,就急忙將乙載至醫院而保其性命。」請問甲這樣「打電話給朋友,又在朋友未到現場前就離開」的行為算「已盡真摯性努力」嗎?
文章
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保護管束的基本概念,這篇文章要來介紹保護管束的期間與對處分不服的救濟方式。一、保護管束的期間(一)保護管束以3年為限依據少年事件處理法(以下簡稱少事法)第53條規定,保護管束最多3年。法官會依個案狀況決定少年需要接受保護管束的時間,過程中少年可以繼續跟家人同住,但需要定期與少年保護官會面、接受相關的課程、晤談或輔導。當少年執行超過6個月,有明顯向善的趨勢時,可以提前向法院聲請結束保護管束(圖1)。圖1:少年保護管束時間與提前結束的時間點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二)保護官、少年監護人與家...
問答
想請問若某甲在網路上販賣違法之墮胎藥,而乙上網購得該藥物後給予其女友丙服用而流產。想請問甲乙丙應如何論罪?
問答
想請問若甲之養子乙殺害其本生父母,是否可以構成殺害直系血親尊親罪
問答
國家用刑法處罰,必須要有法律依據。關於罪刑法定原則的說明,請見本站文章:罪刑法定原則
問答
刑期十年以上,應由殷實商鋪出具保證書或命其繳納相當之保證金額。問一:殷實商鋪與申請保外受刑人須具有一定關係嗎?例如親戚或是友人。問二:命其繳納相當保證金額的金額數量是如何指定?是否有具體條文可供參考?
問答
請見本站文章:什麼是刑法?刑法的目的是什麼?
問答
因身分關係之發生、消滅、變更等,有其公益性,非單純私法關係性質,則有關發生身分關係變動之婚姻效果,「事實上夫妻」關係與「法律上夫妻」關係,於發生身分關係變動之婚姻效果仍有一定程度之差距,而難謂事實上夫妻能類推適用此法條,那能透過甚麼方法來保障事實上夫妻對領養的權益嗎?
問答
刑法第330條第一項(加重強盜罪):「犯強盜罪而有第三百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所謂「加重」是指對於在某些「特殊地點或情形(加重的要件)」下犯強盜罪的犯罪人,科以較重的刑責,因為在前面所指的特殊地點或情形下犯罪,容易導致社會人心的不安、生命安全的高度危險、還有公眾安全的危害等......所以在立法上對於此些情形科以較重的刑事責任
問答
若甲向進口商乙購買高級轎車,購買數日後,車子暴衝撞向路人丙,使丙受傷。那誰應該對丙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