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
政策性保險是指政府基於實踐政策目的,用法令強制特定範圍的人民投保,並且規定保險公司在一定條件下不可以拒保。而且保險經營採取「無盈無虧」的原則,跟一般的商業保險不同。但政策性保險還是透過民間保險公司承接,而不是由政府當保險人,保險費率的計算,也跟商業保險相同,會依照被保險人的風險計算,這些特色都跟社會保險不同。因此,政策性保險是介於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之間的特殊形態,例如汽車責任保險、學生團體保險(學保),都屬於政策性保險。註腳相較之下全民健康保險的保險人就是政府,所以健保是社會保險,不是政策性保險...
辭典
投案並非我國法律條文的用詞,而實務上有不同的解釋。圖1投案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一種是認為投案單純只是一種客觀的行為(也就是指「主動向有偵查權的機關或公務員告訴自己的犯罪事實」的行為),不賦予它特別的法律評價,而是依照發生情況的不同,再去認定是屬於自首(犯罪事實尚未被發覺而投案)或自白(犯罪事實已被發覺而投案)。 圖2投案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另一種解釋則認為投案是專指「有偵查權的機關或公務員根據證據而對特定人產生合理懷疑時,犯罪行為人才出面說明」的行為。此種解釋使得「投案」有自己...
辭典
圖1犯罪客體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為求通俗易懂起見,先用一句句子的構造談起。以敘事句為例,有主語+述語+賓語三個部分(如同英文句子的Subject+Verb+Object)。在「張三偷李四的錢」這句句子裏,「偷」是犯罪行為,和竊盜罪聯結來看,賓語「李四的錢」是犯罪所得之物,便是犯罪客體;它有三方面:1.李四是直接被害人。2.法律保護李四財產權的利益(法益)受了侵害。3.錢是犯罪行為的標的物。這三項可以說都是犯罪客體。不過,犯罪是侵害國家、社會或個人(含法人)法益的不法行為,其中1.及3.並非每種犯罪全有。例如公務員...
文章
真憑實據的「證據」,是使某項待證事實獲得證明屬實的媒介。走過沙灘的人,必然留下腳印。往事經歷過程中所留足跡,便是認定過往具體事實的證據。用來認定待證事實所憑的人證、物證或文書證據(書證),通稱證據方法。按照刑事訴訟法第155條第2項規定,必須是適格的證據,經過合法調查之後,才可以作為判斷事實的依據。這在學術上稱為「嚴格證明法則」。本文先介紹兩種常見的證據分類,至於證據能力及調查證據程序,則留待系列文章第(四)篇、第(五)篇再詳加解說。(見圖1) 圖1證據有哪些分類?資料來源:朱石炎/繪圖:Yen一、人證、...
問答
A機車駕駛員為輕度認知障礙人士,並且無照駕駛,於路邊紅線臨停,要駛離路邊時,看見後方有來車B機車,因此並沒有移動,一直都是屬於靜止狀態,但B車閃避不及自摔,並未發生碰撞,B車駕駛認為A車要駛出來,所以想閃避,但A車由始至終都沒有移動,請問A車有肇事責任嗎?須對B車負損害賠償嗎?
文章
圖1法條中出現「準用」是什麼意思?資料來源:張學昌/繪圖:Yen法條中有時會出現「準用」這兩個字眼。例如,民法第217條規定,被害人的代理人「與有過失」的時候「準用」前二項之規定;又例如刑事訴訟法第100條之2規定被告的訊問規定於警察詢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準用之」。一、什麼是準用?所謂的準用,其實就是「依照被準用的規定去處理」的意思。例如,某法條寫著:「B規定在A情況,準用之」,意思就是當A情況發生時,依照B規定來處理即可。我們用前面提到的「與有過失」規定當例子。民法第217條第3項說:「前二項之規定,於被害人之代...
文章
一、「自白」、「認罪」、「投案」與「自首」有什麼差異嗎?(一)自白自白是指犯罪行為人在有偵查權的機關、公務員或是法院「已經知道」犯罪事實及犯罪行為人後(也就是犯罪被發覺後),承認自己全部或部分的行為。至於犯罪行為人對於行為的法律上評價(是否構成犯罪、是否可以阻卻違法等等)就算有所爭執也沒關係,仍算是自白(這部分與自首是相同的)。例如,警察調查後發現是A毆打B,便找A來問話,A承認自己確實有毆打B,但A認為是B先攻擊他,所以自己屬於正當防衛而不成立傷害罪。此時A的承認仍算是自白。自白不像自首在刑法總則中,...
問答
請問酒駕未肇事被吊扣兩年駕照期間駕車(未飲酒)而被吊銷駕照者,這算是因酒駕吊銷駕照,還是一般吊銷駕照?因查不到相關法條,謝謝
問答
路況為上班時間車子壅塞道路為雙線道,狀況為汽車於最外線迴轉跨越雙黃線迴轉,與同向機車逆向超車來不及反應相撞致騎士受傷,騎士表示如果汽車在內車道迴轉還看得到方向燈,可是汽車在外線道突然衝出,想詢問肇事責任如何算?
問答
後方車輛因為看到我手機掉落,所以他急煞,被他後面的車追撞造成受傷,請問這樣我有肇事責任嗎
問答
在公路上行車,若因後方來車追撞,導致自己的座車被向前推移,而波及前車,致前車駕駛受傷及車輛受損。請問在此情況下,自己要不要負擔損害賠償責任?還是損害賠償責任全由後方之肇事駕駛負責?在相關法律上的求償關係為何?
問答
(甲車我)當時駕駛汽車,正往雙十路與錦中街口(我是主幹道)...(乙車對方)從錦中街往雙十路行駛,準備進入孔廟側門。乙車當下到雙十路路口時禁止狀態,忽然踩油門加速前進,我看到時,從內線道切到外線道加煞車,結果我撞到乙車的右側,使得對翻車...警方研判肇事主因是對方,對方有保第三責任險,可是我沒保第三責任險,只有保強制險。想請問,要怎樣才能維護我自身的權益?
問答
當晚我行駛到在T字路口,我有停止停看對向車,發現對向車車距有些距離,我車頭微凸出路口,在看向對向車已撞上我車的副駕駛的車輪前方,我車旋轉懸吊在田溝,對向車已翻車。我想詢問,對方還在昏迷,我這樣刑事上有什麼刑責嗎?這樣求償是否等鑑定出來才知道嗎?民事上,也會有什麼影響呢?發生案件對我是否有利?有什麼看法?
問答
汽車違規停駛主干線上未打警示燈手推車從旁邊逆向行駛最後機車追尾受傷住院當晚天氣下雨視線昏暗
問答
遵守交通規則而發生車禍,仍可能有刑事過失責任。這個時候會去看行為人有沒有盡到注意義務,詳細的說明請見紀岳良(2019),《守法駕駛車輛卻發生車禍,為什麼因為沒有盡到注意義務,而要負刑責?》。
文章
圖1什麼是具結?資料來源:黃蓮瑛、林立群/繪圖:Yen一、什麼是具結?(見圖1)在法院進行訴訟時,為了使法院可以發現或確認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是否為真實,除了參考相關客觀的證據(例如兇器、監視器畫面等物證)外,有時還必須參考證人的直接見聞、經歷。不同於美國電影中,會讓證人用按聖經宣誓的方式來確保證言的真實性,在我國為了確保證人說的都是真的,法院會將一張誓詞交給證人,誓詞的內容通常會記載「今為○○○年度○字第○○號○○案件作證,當據實陳述,絕無匿、飾、增、減,如有虛偽陳述,願受偽證之處罰,謹此具結。」,這張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