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作者群
訂閱電子報
支持我們
menu
法律百科 Legispedia
description
文章
space_dashboard
專欄
contact_support
問答
book
辭典
assignment
範本
photo_library
懶人包
person
登入
註冊
description
文章
space_dashboard
專欄
contact_support
問答
book
辭典
assignment
範本
photo_library
懶人包
登入
註冊
所有問答
/
房子‧土地‧鄰居
/
其他不動產問題
什麼是袋地通行權?不讓車輛經過,但讓人可以過有違反袋地通行權嗎?
匿名(一般會員)
‧
2019-01-13 14:06
給答案
. 回覆者的回答僅供參考,法律百科是分享知識的平臺,不針對具體個案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故無法負保證責任。
. 每個具體個案是獨特、複雜、持續發展的,回覆者對回答的內容是法律知識,而不是每個具體個案的解答。
如有個案法律諮詢需求,敬請洽詢專業律師。
法律百科
(認證法律人)
7
2
動作
留言
檢舉
2023-01-04 07:03
袋地通行權是指沒有對外聯絡道路的土地所有人,在鄰地的通行權。
有沒有違反袋地通行權,需要個案判斷土地是否可以達到「通常使用」。
以下詳細說明:
什麼是袋地通行權
袋地通行權是為了發揮土地價值
「袋地」一詞是參考日本法規定而來,指沒有對外聯絡通路的土地。而所謂袋地通行權就是指鄰地通行權,規定在民法第787條:「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時,除因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以至公路
[1]
。」
如果土地沒有對外聯絡通路,會造成土地利用價值喪失、失去經濟價值,而不符合社會利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限制袋地四周土地的部分所有權, 允許袋地所有人在鄰地有通行權,發揮土地的使用效益
[2]
。
主張袋地通行權的要件
土地與公路沒有適宜的聯絡,致不能通常使用
袋地通行權並不是讓袋地與公路有聯絡就好,還必須能為通常使用。所謂通常使用必須依袋地的位置、地勢、面積、用途、社會環境變化等因素綜合判斷 。如果袋地是建地,還要考量建築物的防火、防災、避難及安全需求
[3]
。
在通行必要範圍內行使袋地通行權
所謂「通行必要範圍內」指依社會通常的觀念,針對鄰地的土地性質、地理狀況,鄰地所有人及利用人的利害得失綜合判斷,以對鄰地侵害最少的方式達成通行目的
[4]
。
無法通常使用不是土地所有人造成
如果土地本來可以與公路適當聯絡,並且可為通常使用,但是因為土地所有人自己的任意行為(例如自行拆除橋樑)造成無法通常使用的情形,則應由土地所有人自己承受。
行使袋地通行權,需要補償通行地所有人因而遭受的損害
如果袋地所有人為了行使通行權,對於通行地造成損害,應支付「償金」。這是袋地通行權人的合法通行行為,導致通行地所有人不能正常使用土地所受損害的補償。
雖然民法沒有規定償金的計算標準,但法院認為,應先確定通行地的位置與範圍,並斟酌通行地所有人受損害的程度綜合判斷,而通行權人因為通行得到的利益不在考量範疇
[5]
。
不讓車輛經過,但讓人可以過有違反袋地通行權嗎?
至於問題中提到的「不讓車輛經過,但讓人可以過是否有違反袋地通行權」,需要依據土地情況綜合判斷是否達到通常使用。如果讓人通過就可以達到通常使用,不讓車輛經過就不會違反袋地通行權;但如果讓車通過才能達到「通常使用」,不讓車經過就會違反袋地通行權
[6]
。
註腳
民法第787條
:「
I 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時,除因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以至公路。
II 前項情形,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對於通行地因此所受之損害,並應支付償金。
III 第七百七十九條第四項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民法第787條立法理由
。
最高法院104年台上字第256號民事判決
。
最高法院98年台上字第1842號民事判決
。
最高法院94年台上字第2276號民事判決
。
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399民事判決
。
已經按過讚
這篇回答有幫助到你的話,請給我一個讚
袋地通行權
,
鄰地通行權
person
匿名
署名
person
LU0011503
(一般會員)
2022-06-13 12:16:32
本案已取得袋地通行權勝訴,但鄰地地主不願提供土地使用同意書,向農業局亦無法同意農路施作,目前卡關,袋地通行權勝訴形同虛設,請問有解決之道嗎?
動作
檢舉
person
匿名(一般會員)
2024-03-07 14:28:31
袋地通行權會成為既成道路嗎?未來鄰地買賣該道路土地會受影響嗎
動作
檢舉
我要成為作者
寫作主題清單
寫作說明
×
分享知識須知 1.
寫作規則
Word格式;1,200~1,500字為宜(註腳不計);不接受少於800或超過2,000字。
請附資料來源:法條、實務或學術見解、政府機關網站及可查證的媒體報導。
臺灣生活法律,並請白話方式撰寫。
分享知識須知 2.
收退稿標準
投稿後3個工作天內,編輯將回覆是否接受投稿。
不適合法律百科的內容且再次進稿仍不符者,不再接受該篇投稿。
稿酬
定稿文章每字1元,但註腳、標籤及延伸閱讀的字數不計入稿酬。
著作財產權
非專屬授權給法律百科;法律百科對使用者採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3.0台灣授權條款
。
填寫資料
作者是法律百科的重要夥伴,感謝您參與法律普及行動,請留下您的資料,團隊會盡快與您聯繫。
姓名:
*
Email:
*
所屬單位與職稱:
*
寫作主題:
*
參與動機:
訂閱電子報
×
您可以透過電子報閱讀法科精彩內容喔!
姓名:
*
Email:
*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繼續瀏覽代表您同意我們的
使用條款
及
隱私條款
×
祝福法律百科的朋友們新年快樂!
網站農曆年節不休息,歡迎常來逛逛,共同討論法律問題,交流分享,讓法律成為解決問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