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 勞動‧工作 / 教師 正職、代理、代課教師的保險有什麼不同? 教師 代理教師 代課教師 公保 勞保 文:黃蓮瑛(認證法律人) 、 黃子容(認證法律人) 刊登於 2021-04-30 最後更新於 2022-12-06 A、B分別是某市立國中的正職教師與代理教師,兩人在相近的時間懷孕生產。當彼此交換生產後申請津貼補助的資訊時,正職教師A發現自己能領一筆生育津貼,而代理教師B也有生育補助費可以領,但聽說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差不多,但津貼補助的依據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同時擔任教職的兩人要依照不同的規定申請相似的津貼補助呢? 一、正職、代理、代課,三種教師有何不同? 一般稱的正職教師,是指取得教師資格後,在學校編制內的正式專任教師[1]。 而高中以下的學校老師,除了正職教師,還有代課教師與代理教師,他們的聘用,主要是為了補足正職教師在學校無法上課的情況。而代理教師與代課教師的差別在於,代理教師全部的上班時間都要留在學校,而代課教師只要部分時間在學校擔任教師[2]。 代理教師與正職教師一樣禁止在校外兼職或兼課,代課教師則沒有限制[3]。 二、正職教師的保險 (一)正職教師須參加「公教人員保險」(簡稱公保) 除全民健康保險外,正職教師因為具有學校「有給專任教職員」的身分,必須參加公保[4]。 由於正職教師已經參加了公教人員保險,因此不可以再參加勞工保險、軍人保險、農民健康保險或國民年金保險等其他社會保險[5]。 (二)公教人員保險的給付範圍有六項 「公教人員保險」的給付範圍包含:失能、養老、死亡、眷屬喪葬、生育及育嬰留職停薪等6項保險事故[6]。 三、代理教師、代課教師的保險 (一)代理、代課教師須參加「勞工保險」(簡稱勞保) 除全民健康保險外,代理、代課教師因為都只是正職教師的職務代理人,並不是學校編制內的有給專任人員,所以不能投保公教人員保險,只能參加一般的「勞工保險」[7]。 (二)勞工保險的給付範圍也有六項 勞工保險的給付範圍包括:生育、傷病、醫療、失能、老年及死亡等6項保險事故[8]。 四、「公保」和「勞保」給付內容的差別 「公保」和「勞保」給付內容的比較,請見下表1。 表1:「公保」和「勞保」保險給付範圍的比較 公教人員保險 勞工保險 適用對象 正職教師 代理教師、代課教師 生育 (1) 包括分娩、早產,可請領一筆生育津貼; (2) 被保險人的配偶不在給付範圍內; (3) 如為養育滿3歲以下的子女而辦理育嬰留職停薪,可以再請領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1) 包括分娩、早產與流產,可以請領生育補助費; (2) 被保險人的配偶不在給付範圍內; (3) 勞工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另外規定在就業保險法中。 傷病 不包含[9] 因正在治療傷病而不能工作,無法取得薪水。從不能工作的第4日起的醫療期間(非職業傷病限住院期間),可以請領補助費,彌補薪資損失。 醫療 不包含 因職業傷病就醫可以請領住院治療所需支出的費用(包括檢驗、會診、藥劑、治療材料、手術、膳食費用、勞保病房等) 失能 請領範圍不包括被保險人的眷屬 除被保險人外,符合特定條件的眷屬[10],也可以再請領眷屬補助 老年 原則上須年滿55歲,才可以依規定請領老年給付 2018年起原則上須年滿61歲,每2年提高1歲,到2026年以後原則上須年滿65歲,才可以依規定請領老年給付 死亡 (1) 被保險人本人死亡: 原則上子女、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可以依規定請領遺屬年金給付或一次請領遺屬津貼 (2) 眷屬死亡: 被保險人的父母、配偶或未滿25歲的子女死亡,可請領喪葬津貼。 (1) 被保險人本人死亡: 原則上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受扶養的孫子女或兄弟姊妹,可以依規定請領遺屬年金給付或一次請領遺屬津貼 (2) 家屬死亡: 被保險人的父母、配偶或子女死亡,可請領喪葬津貼 作者依公教人員保險法、勞工保險條例整理。 五、結論 本案中,由於A是正職教師,投保「公教人員保險」;而B是代理教師,投保的是「勞工保險」,兩人是依據不同的保險制度申請生育給付。A可以請領公保2個月的生育給付,而B則可以請領勞保60日的生育補助費[11],兩人的生育補助津貼實際上沒有太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