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為名詞於 法律百科(認證法律人) 2022-12-16 過去版本 ,非最新解釋。回到最新版本

窩裡反條款

圖1 窩裡反條款||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 / 繪圖:Yen
圖1 窩裡反條款
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 / 繪圖:Yen

污點證人的具體規定之一[1]。當涉及特定案件的被告犯罪嫌疑人,在刑事偵查中,照實供出與案情有關、有助於檢察官偵查犯罪調查的資訊,或其他嫌犯涉案的證據,讓檢察官可以追究案件中的其他正犯共犯時,只要經過檢察官的同意、且在偵查筆錄中註明,這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就會轉變為「污點證人」,可以獲得減輕或免除刑罰的優惠。

延伸閱讀:
王瀚誼(2020)《認識污點證人(一):污點證人的法律規定為何?》。
王瀚誼(2020)《認識污點證人(二):污點證人可能衍生出哪些實務問題?》。

註腳

  1.   證人保護法第2條
    證人保護法第14條第1項:「第二條所列刑事案件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於偵查中供述與該案案情有重要關係之待證事項或其他正犯或共犯之犯罪事證,因而使檢察官得以追訴該案之其他正犯或共犯者,以經檢察官事先同意者為限,就其因供述所涉之犯罪,減輕或免除其刑。」
    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上訴字第3911號判決:「按證人保護法第14條第1項關於被告在偵查中供述待證事項或其他正犯或共犯之犯罪事證,使檢察官得以追訴其他正犯或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之規定,揆其立法目的,乃藉刑罰減免之誘因,以鼓勵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供出其他共同犯罪成員,俾瓦解共犯結構,澈底打擊難以查緝之集體性、隱密性之重大犯罪,通稱『窩裡反條款』;此適用對象,須合於該法第2 條所定之案件,且須於偵查中翔實供出與該案情有重要關係之待證事項或其他正犯或共犯之犯罪事證,因而使檢察官得以有效追訴其他正犯或共犯;其前提要件,尚須經檢察官事先同意,由檢察官視案情偵辦進程及事證多寡,衡酌是否有將其轉為污點證人之必要性;重在對於其他成員之追查訴究,期能一網打盡、繩之以法。」
支持我們,打造屬於眾人的法律百科 支持我們,打造屬於眾人的法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