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為名詞於 陳琦姸(認證法律人) 2022-01-17 過去版本 ,非最新解釋。回到最新版本

申復

民眾因為自己的權利受到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的侵害,依法在一定時間內請求行政機關處理。對於行政機關做成的申復決定不服,民眾原則上還可以再向司法機關請求審理[1]
例如民眾(負責人)認為主管機關對於集會遊行的申請所作成的決定有違法或不當的情形時,集會遊行法第16條[2]規定負責人在提起訴願、行政訴訟之前,必須先經由主管機關向其上級警察機關提出「申復」,使主管機關及其上級警察機關能夠先行自我審查所作成處分的合法性,藉此讓民眾能夠簡便且迅速地獲得救濟機會[3]

註腳

  1.   陳敏(2011),《行政法總論》,第7版,頁1249-1251。
  2.   集會遊行法第16條:「
    I 室外集會、遊行之負責人,於收受主管機關不予許可、許可限制事項、撤銷、廢止許可、變更許可事項之通知後,其有不服者,應於收受通知書之日起二日內以書面附具理由提出於原主管機關向其上級警察機關申復。但第十二條第二項情形,應於收受通知書之時起二十四小時內提出。
    II 原主管機關認為申復有理由者,應即撤銷或變更原通知;認為無理由者,應於收受申復書之日起二日內連同卷證檢送其上級警察機關。但第十二條第二項情形,應於收受申復書之時起十二小時內檢送。
    III 上級警察機關應於收受卷證之日起二日內決定,並以書面通知負責人。但第十二條第二項情形,應於收受卷證之時起十二小時內決定,並通知負責
    人。」
  3.   立法院公報處(1987),〈立法院內政、國防、司法三委員會審查「動員戡亂時期集會遊行法草案」第一次聯席會議紀錄(內政部吳部長伯雄說明部分)〉,《立法院公報》,77卷14期,第29頁。
支持我們,打造屬於眾人的法律百科 支持我們,打造屬於眾人的法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