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訂閱推播
訂閱電子報
登入
/
註冊
選單按鈕
搜尋按鈕
首頁
關於我們
願景與任務
計畫故事
講座活動
媒體報導
網站.隱私條款
網站使用指南
常見問題
品牌書
聯絡我們
專區
法科!輕鬆點︱Podcast 頻道
圖文包
法律百科故事館
文章
法律入門
救濟與訴訟程序
房子‧土地‧鄰居
消費‧借還錢‧契約
損害賠償‧保險
家庭‧父母子女
性別
健康‧醫療‧銀髮族
勞動‧工作
公司‧企業‧法人
智慧財產權
刑事犯罪
基本人權‧政府
車‧交通
環境‧衛生
國際法
其他
問答
法律入門
救濟與訴訟程序
房子‧土地‧鄰居
消費‧借還錢‧契約
損害賠償‧保險
家庭‧父母子女
性別
健康‧醫療‧銀髮族
勞動‧工作
公司‧企業‧法人
智慧財產權
刑事犯罪
基本人權‧政府
車‧交通
環境‧衛生
國際法
其他
辭典
範本
法律入門
救濟與訴訟程序
房子‧土地‧鄰居
消費‧借還錢‧契約
損害賠償‧保險
家庭‧父母子女
性別
健康‧醫療‧銀髮族
勞動‧工作
公司‧企業‧法人
智慧財產權
刑事犯罪
基本人權‧政府
車‧交通
環境‧衛生
國際法
其他
登入
/
註冊
我要寫文章
寫作主題清單
文章
最新文章
法律入門
51
救濟與訴訟程序
103
房子‧土地‧鄰居
77
消費‧借還錢‧契約
45
損害賠償‧保險
18
家庭‧父母子女
86
性別
22
健康‧醫療‧銀髮族
32
勞動‧工作
101
公司‧企業‧法人
23
智慧財產權
40
刑事犯罪
120
基本人權‧政府
46
車‧交通
13
環境‧衛生
9
國際法
3
其他
7
家庭‧父母子女
問答
全部領域
法律入門
救濟與訴訟程序
房子‧土地‧鄰居
消費‧借還錢‧契約
損害賠償‧保險
家庭‧父母子女
性別
健康‧醫療‧銀髮族
勞動‧工作
公司‧企業‧法人
智慧財產權
刑事犯罪
基本人權‧政府
車‧交通
環境‧衛生
國際法
其他
選主題
父母子女
婚姻
繼承
未成年懷孕
家庭暴力
幼兒照顧
保護令裁定內容准許我取回個人物品,我該怎麼做?
喬正一
(認證法律人)
6
2021-05-21
圖1 遇到家暴而離家,該怎麼向對方拿回自己的個人物品? 資料來源:喬正一 / 繪圖:Yen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2條的立法目的,就是參酌強制執行法的規定,使警察機關可以將保護...
(more...)
113專線的作用?家庭暴力受害者有哪些求助管道?
謝宜霓
(認證法律人)
9
2020-08-07
113專線是什麼?有哪些作用呢?(見圖1) 圖1 113專線是什麼? 資料來源:謝宜霓 / 繪圖:Yen 113專線是一隻專門保護婦幼權利的專線,代表的意義是「1個號碼、1個窗口、...
(more...)
遇到恐怖情人怎麼辦?如何聲請保護令?
紀欣宜
(認證法律人)
9
2020-05-08
情侶或已分手情侶可以聲請保護令嗎?(保護令的保護範圍為何?) 依照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3條之1的第1項及第2項規定可以得知,只要是曾有親密關係之未同居伴侶(或前伴侶),即可準用...
(more...)
如何避免恐怖情人的難分難捨──保護令聲請淺析
蘇奕全
(認證法律人)
1
2019-06-14
家庭暴力防治法修正後,增訂了「恐怖情人條款」 就本人承辦有關保護令的案件中,不乏有已成為前男女朋友仍舊需要聲請的案例,也就是坊間所稱「恐怖情人」的典型。依照現行法,這種類型的...
(more...)
保護令可以要求永久防護嗎──保護令聲請淺談
蘇奕全
(認證法律人)
1
2019-06-14
工作上常有諮詢民眾詢問我一個問題:保護令是否有時效的規定? 對律師而言,當然這樣的問法是稍嫌籠統,其實這能區分兩個面向,其一是聲請有無時效?其二是聲請後時效多長? 法律上的時效規定...
(more...)
什麼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防治法保護對象
謝宜霓
(認證法律人)
6
2018-10-24
什麼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其實是一種對於親密對象的權力控制關係,具有許多不同的態樣,除了較常見的肢體暴力、虐待以外,對於心理上所施加的精神暴力、口語虐待,或採取經濟控制[...
(more...)
最小防護──保護令部分撤回淺析
蘇奕全
(認證法律人)
1
2018-10-24
簡介保護令 民事保護令分為三類: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及緊急保護令。 通常保護令之內容規定於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4條第1項第1至13款,而在實務運作上已經有表格化的範例,...
(more...)
寫文章
寫作主題清單
寫作說明
×
謝謝您參與法律普及的行動。請留下您的資料,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絡寫作細節。
姓名
*
Email
*
所屬單位與職稱
*
寫作主題
*
參與動機
親愛的法律百科夥伴,您好!
歡迎成為網站的一份子。
法律百科是知識分享平臺,不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網站及作者對內容不負保證責任。如您有個案需求,敬請洽詢專業律師。
我們的
網站條款
.
隱私條款
鼓勵您多舉例,讓法律名詞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