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前往待答
選主題
您好: 以下僅說明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的相關規定,提供您參考。如果有個案諮詢需求,建議您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 Instagram帳號資訊,是否屬於個資法保護的「個人資料」? 什麼是「個人資料」? 為了保障人民的人格權(隱私權... (more...)
家庭收支訪問調查是《統計法》第三章所規定的一種調查工作,依照該法第14條第3項規定,任何人不得拒絕;如經勸導仍然拒絕,依照該法23條規定,要適用《行政執行法》處理。訪查員會出示證件,而且通常都是在事前有正式的書面通知。 (more...)
依照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5條的規定,公務機關蒐集個人姓名、電話、地址等一般性資料,除了要具有「特定目的」之外,並且必須是在「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內」,或者「經當事人同意」,或者「對當事人權益無侵害」。提問所稱「招募」,是否符合上述條件,是否無... (more...)
這種問題的確很難解決。 如果已在桃園市設籍六個月以上,而當地有名字相同的人,因此發生困擾時,依照《姓名條例》第9條第1項第3款規定,可以向戶政機關申請改名,方能根本解決。但是,改名後又會牽涉到許多證明文件(例如畢業證書、土地所有權狀等)的姓... (more...)
提問人您好,雖非基於律師身分回應,惟以下仍就您的問題做簡單的法律介紹、僅供參考,也有待各方先進指教: 公開裁判書會盡量隱匿個人資料 根據法院組織法的規定,裁定或判決書原則上必須公開,裡面會含相關人的姓名,但可不含身分證字號、電話地址等... (more...)
詐騙集團的電話號碼是不是個人資料? 在討論公開詐騙集團的電話號碼會不會觸犯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之前,要先確認這是不是個人資料。個資法第2條第1款規定,個人資料是指能夠直接或間接辨別個人身分的資料,例如身分證字號、病歷、... (more...)
A的公布行為,涉及到個人資料保護法的問題 為了保護個人的隱私等人格權,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對於足以識別個人的資訊,是否可以蒐集、處理、利用做了相關的規定。 B的名字、學校、居住地、社群網站帳號是個資嗎? 首先,B的姓名、教育、聯... (more...)
前言:裁判書原則應公開 留言有提到裁判書公開的規定,確實裁判書原則上會公開當事人的全名,但在例外情形不公開姓名,例如涉及性侵、兒少的案件。關於裁判書的公開以及裁判書的內容,可以進一步參閱:楊舒婷(2020),《怎麼看懂判決書?判決書上都記載... (more...)
「個人資料告知事項」是什麼? 「個人資料告知事項」是為了保障我們的隱私權等權益,內容主要是蒐集者要告知我們特定事實,例如想蒐集我們的個人資料(下稱「個資」)的人是誰、為什麼要蒐集、要如何利用、要用多久等等。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 (more...)
什麼是個人資料? 可以直接或間接與其他資料相互比對組合中辨認出是特定某個人的資料,就會是受個人資料保護法保護的個人資料。 對一般人來說,比較明顯好想像的會是姓名、身分證字號、指紋等。至於其他資料,個人資料保護法第2條明確列舉出來的:出... (more...)

更多法律知識:請搜尋關鍵字,或看文章
一、前言 我國在2022年11月26日舉行九合一大選暨憲法修正案公民複... (more...)
上一集介紹了「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以下簡稱黨產條例... (more...)
「基本生活所需費用」規定在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以下簡稱納保法)第4條第1...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