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者若有精神疾患,在法律規定與人民感情間的拉鋸是受到關注的議題,較受矚目的,是依刑法第19條第1、2項規定,探討被告在「犯案當時」是否真的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以及在「犯... (more)
本文將簡易說明2個部分:一是大法官解釋和憲法法庭判決是什麼,二是一般人要如何查詢大法官解釋和憲法法庭判決。 一、大法官解釋和憲法判決是什麼? 我國司法院大法官(下稱大法官)依... (more)
圖1 搜索、扣押的注意事項 資料來源:紀澄杰 / 繪圖:Yen 一、搜索可以搜多細?(見圖1) 搜索是一種干預人民隱私權的強制處分,我國刑事訴訟法採相對法官保留原則,原則上要先由... (more)
刑事證據法則是訴訟程序的重要課題之一,但專業度較高,非專業人士較難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然而追訴、處罰犯罪必須先認定事實,而事實的認定又依憑證據,則如何舉證?哪些證據可供法院調查、判... (more)
新制憲法訴訟法在2022年1月4日上路後,從人民主張法規範或裁判違憲,聲請憲法審查,到案件進到大法官手上,這整個過程會如何運作呢? 首先,大法官用開會審理案件的制度,將由15名大法... (more)
本文簡介保外就醫常見的問題,而同樣與受刑人醫療相關的「戒護就醫」,可參考喬正一(2023),《受刑人在監獄中受傷生病了怎麼辦?(一)──談戒護就醫》。 一、什麼是保外就醫?(見圖1... (more)
本文簡介戒護就醫常見的問題,而同樣與受刑人醫療相關的「保外就醫」,可參考喬正一(2023),《受刑人在監獄中受傷生病了怎麼辦?(二)──談保外就醫》。 一、什麼是戒護就醫?(見圖1... (more)
立法院於2020年1月15日對監獄行刑法做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大修法,其中監獄行刑法第120條第1項關於「假釋出監受刑人有刑期變更,應重新核算,報請法務部辦理維持或廢止假釋」的規... (more)
一、民事訴訟程序的類型 人與人之間的紛爭五花八門,小至只請求1元的象徵性賠償,大至牽涉到好幾億元的案件。而不同事實的繁雜程度當然也有差異,如果法院只用一套程序審理所有案件,顯然不符... (more)
圖1 什麼是訴訟參加? 誰可以參加? 資料來源:黃蓮瑛、王祖瑩 / 繪圖:Yen 一、什麼是訴訟參加?(見圖1) 一般來說,民事訴訟是處理當事人雙方(即原、被告)之間的紛爭,但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