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前往待答
選主題
概念釐清 準中止,指得是行為人積極做出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行為,但其行為與結果之不發生欠缺因果關係。例如,題目中,甲動手殺乙,嗣後打電話請求救治,結果被害人早因為路人見義勇為而獲救。此時,被害人未發生死亡結果,跟甲打電話請求救治一點關係都沒有... (more...)
此種情形構成「雙重錯誤」,即有「客體錯誤」,亦有「打擊錯誤」。 所謂客體錯誤,指得是行為人在「行為當下」誤認對象,例如,把小明當小美、把人當鬼、把人當豬。 所謂打擊錯誤,指得是行為人在「行為之後」誤中對象,例如,向小明丟石頭卻丟到小美。 案... (more...)
路人救人會不會被告? 救人的人確實有可能被告。但其實我們生活中發生的各種大大小小事件,無論是待在家裡與鄰居有摩擦,或是走在路上發生車禍,又或是學校或公司各種場合,都有可能面臨被人家告、而不得不進入訴訟程序的風險,不會因為救人這件事而有所不同... (more...)
提問人您好,就您的問題簡單回覆如下: 刑法上應如何評價A的行為? 首先,提問人所問及可能涉嫌犯罪的行為,法律上評價的步驟是什麼呢? A的殺害B的行為,可能成立什麼犯罪呢? 刑法上針對殺害父母、祖父母,甚至是曾祖父母的行為,會構成「殺害直系血... (more...)
刑法第19條明定: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 1. 此謂「行為時」,即必須以犯罪行為當時之精神狀況為斷。 2. 另失智症是否會發生辨識能力有欠缺,應依科學提出證據證明之,此為事實... (more...)
刑事訴訟法上的證據是否可以成為判決中認定有罪的依據?關鍵在於所取得的證據是否具備「證據能力」與「證據力」而定,前者是指「可不可以作為證據」的資格?而後者則是指「如果有資格可以作為證據,那麼它能夠證明事實的程度到哪裡?」換言之,證據一定要先有... (more...)
刑法的地域效力 按照中華民國刑法的規定,只要是犯罪行為、或犯罪結果發生在「中華民國領域內」的犯罪,都可以按照我國刑法來追訴、處罰,這叫做「屬地原則」。所謂的中華民國領域,包含主權所及的領土,還有國籍登記為我國的航空器、船舶。 新... (more...)
謝謝品毅的回答。此處將根據刑事程序的流程,補充如下: 刑事偵查程序的開啟 按照刑事訴訟法第228條的規定,檢察官因為告訴、告發、自首或其他原因(例如警察移送、看新聞),而得知有犯罪嫌疑的話,就應該開啟偵查程序。 什麼是告訴? 告訴,是... (more...)
本文先行講述結論︰ 該名小學生著手實行竊盜行為,是竊盜罪的正犯,並不是共犯;而該名國中生教唆他人實施犯罪,則為竊盜罪之共犯。此處應留意的是,倘該名國中生是「指揮」他人實施犯罪,則為竊盜罪之(間接)正犯。 在刑罰上,無論是正犯或教唆犯,皆以本... (more...)
罪刑法定原則可以看刑法第1條的規定:「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可以推論出,如果國家想處罰一個行為,必須要於法有據。 罪刑法定原則的目的,在於使人民可以明確了解哪些行為是法所禁止而不可... (more...)

更多法律知識:請搜尋關鍵字,或看文章
一、什麼是拘役?拘役的期間為何? 拘役是刑法主刑的一種,因為會剝... (more...)
一、什麼是「科」罰金? 罰金刑是刑法的一種主刑,性質上屬財產刑。... (more...)
圖1 對執行公務的警察拍照或錄影,會觸犯妨害公務罪嗎? 資料來源: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