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前往待答
選主題
刑法中討論不純正不作為犯時,會提到「保證人地位」,指的是「有防止犯罪發生的義務」。這和平常借貸時會提到的保證人並不相同。 如果有保證人地位但沒有防止犯罪發生,可能就需要負擔刑事責任。 想看更詳細的說明,請見:楊舒婷(2019),《什麼是保證... (more...)
教唆犯是「讓他人產生犯罪決意」的人,同時「故意喚起他人犯意」且「故意教唆他人為特定且既遂的犯罪」,才會是刑法上的教唆犯。 詳細請參考:楊舒婷(2019),《哪些情況會構成教唆犯?》。 (more...)
良民證的正式名稱是「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書」,可以線上申辦或到警察局現場申辦。 現實生活中,會想申請良民證(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書)的民眾,多半是想證明自己「沒有刑事犯罪記錄」。然而就政府而言,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書是無論申請人有沒有犯罪記錄都可... (more...)
作為與不作為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作為指積極地行動,不作為指什麼都不做。 不作為犯可依「是否只能以不作為的方式完成犯罪」分為「純正不作為犯」和「不純正不作為犯」。 詳細請參考法律百科文章:什麼是作為犯?什麼是不作為犯?不作為犯有什麼分類? (more...)
如果被教唆的人真的因為教唆,產生要犯那個罪的念頭,也真的去從事那個犯罪,並且達成目的的話,那麼,教唆的人會成立教唆犯喔。並不是沒有實際去執行犯罪,就可以逍遙法外。 刑法對教唆犯的處理方式是,依所教唆的罪的處罰規定,去處罰他。關於教唆行為與教... (more...)
關於一罪不二罰的定義、目的與類型,請見本站文章:一罪不二罰 (more...)
國家用刑法處罰,必須要有法律依據。 關於罪刑法定原則的說明,請見本站文章:罪刑法定原則 (more...)
既遂的意思與未遂的分類,請參考法律百科文章:什麼是既遂?什麼是未遂? 既遂與未遂的定義、關係、類型與法律效果,請見法律百科文章:什麼是既遂與未遂?既遂與未遂的關係、類型與效果 (more...)
正犯與共犯的意思,請參考法律百科文章:刑法中的正犯、共犯,分別是什麼意思? 多人涉及犯罪的時候,必須去區分每個人應該負的責任,刑法學發展出的正犯與共犯概念、類型與區分標準、法律效果,請見本站文章:多人涉及犯罪時,如何分配責任?——正犯與共犯... (more...)
關於法官審理案件時,為什麼要面對適用新法還是舊法這個問題,以及指引法官的判斷的標準,請見本站文章:行為後刑法修法,審判時該適用新法還是舊法?——從舊從輕原則 (more...)

更多法律知識:請搜尋關鍵字,或看文章
成為殺人案件的律師為被告辯護時,很容易遭來質疑或撻伐,諸如「他是壞人,... (more...)
一、A威脅要將杜撰B違法的影片寄給公司,讓B沒工作的行為,可能觸犯恐嚇... (more...)
說到加密貨幣您會想到什麼呢?在多數人腦海中肯定是「詐騙」這兩個字。確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