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前往待答
選主題
一、行政訴訟以保障人民權益為宗旨,行政訴訟法第1條有開宗明義的規定。提起各類行政訴訟,按照該法相關規定,只限於「人民」才可以作原告。 二、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抗字第6號裁定,其個案所涉及的法律見解,與本件提問內容有關,併請參考。 (more...)
忍受義務,又稱容忍義務。陳敏教授所著「行政法總論」105年版第344頁有下列論述:行政處分之中,「⋯⋯下命處分係指以命令或禁止,設定相對人作成特定作為、不作為或『容忍義務』之行政處分。⋯⋯行政處分中,亦僅下命處分始有強制執行之問題。⋯⋯」您... (more...)
訴願法第97條是對於已經確定的訴願決定申請再審的規定。既然原決定已經確定,便不能提起行政訴訟了,也就不發生所謂「二個月」要不要停止計算的問題。 (more...)
提問所指採認或不採認證據未述明理由顯其心證的情形,都是判決理由不完備的問題,與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刑事訴訟法第379條第14款相當,最高法院及判例歷來見解,因而認為違背法令。這種情形與訴願法第97條第1項第1款或第10款並不相同。 (more...)
提問所述,舉例説明如下: 假設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所架設的路燈,其位置恰巧在張三住宅門前,阻礙出入。如果張三發函促請搬移未獲同意,由於架設路燈是「事實行為」,張三便可依行政訴訟法第8條第1項前段規定,提起給付訴訟(意即搬移)尋求救濟。 國家賠... (more...)
行政處分的處分書,如未送交受處分人或者同住一處的家人簽收,又未依其他合法程序(例如寄存或留置)完成送達,便需重新送達。否則不發生送達的效力。 (more...)
行政處分的處分書,經受處分人簽收後,就發生合法送達的效力。即使受處分人不服,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原處分並非當然停止執行。(見訴願法第93條及行政訴訟法第116條) (more...)
已經被再申訴所取代了。 依照該法第54條第7項的規定,屬於行政處分性質的懲處,經再申訴評議委員會作出決定後,這個決定就視同訴願決定,如有不服,便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尋求救濟。 (more...)
一、行政訴訟法沒有調解程序的規定。如果依照該法第113條或第221條撤回訴訟(這不叫撤銷訴訟)或成立和解,便可根據該法第104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83條、第84條規定,聲請退還所繳裁判費2/3。 二、訴訟費用依照行政訴訟法第98條規定,除裁判... (more...)
一、獲准訴訟救助,只是暫時免付訴訟費用,可先進行訴訟而已,並非免費。最終如果敗訴確定,屆時仍須繳交。倘若已經繳納裁判費,除了在民事訴訟法第83條、第84條第2項、第420條之1第3項的情形,可以聲請退還所繳裁判費2/3外,別無退費的規定。 ... (more...)

更多法律知識:請搜尋關鍵字,或看文章
一、搜索可以搜多細? 搜索是一種干預人民隱私權的強制處分,我國刑事訴訟... (more...)
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已經說明什麼是待證事實,也提到了無罪推定原則... (more...)
刑事訴訟是單純在追訴犯罪的程序,因此,即便被害人想要加害人賠償自己因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