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前往待答
選主題
108年7月3日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刑事訴訟5個修正條文,這5個條文包括第116–2、117、121、456及469條,這些條文都是防止犯罪嫌疑人、尚未有罪確定以及已受有罪判決確定之被告逃亡的重大規定。 刑事訴訟法為保全被告,原本有羈押、具保、... (more...)
保證金實收利息發還之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19條之1 中華民國103年5月30日修正通過之刑事訴訟法第119條之1,經總統於103年6月18日公布,已於103年12月18日施行,其中第1項前段規定:「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 (more...)
無罪推定原則為刑法學之戒命之一,無論何一審級的法官皆為一獨立之判決,故於其判決被告有罪之前,應遵守此一原則,且不論其是否為上訴審或原審法院。 (more...)
第1題: (1)有關律師迴避的問題,並不是規定在《刑事訴訟法》之中,而是由《律師法》來規範。 依照《律師法》第38條第1項的規定:「律師與法院院長或檢察署檢察長有配偶、五親等內血親或三親等內姻親之關係者,不得在該法院辦理訴訟事件。」 同法條... (more...)
緩起訴不會有前科,居留簽證的核發是否通過則由發放單位視個案判斷。 外國人受緩起訴處分,禁止入國期間為2年 依入出國及移民法,外國人在我國有犯罪紀錄禁止入國。 如果是入國後才發現有犯罪紀錄,入出國及移民署可以強制驅逐出國。 經檢察... (more...)
收到證人傳票的話,作證是義務,除非符合一定條件有正當理由可以拒絕證言,否則不到場會被處以罰鍰。 詳細請參考本站吳巡龍的作品:被傳喚為證人,可以拒絕作證嗎?——拒絕證言權 (more...)
法律百科是分享知識的平臺,這個題目如果是學校作業,仍請您找老師指點更合適喔。 這裡僅針對「供述證據」及「非供述證據」稍作說明: 供述證據 「供述證據」是基於人的知識經驗,而以表示人的思想意思為內容之證據。也就是「以人之認知經驗」作為證據之內... (more...)
新聞中的「公訴罪」、「自訴罪」是錯誤用法。公訴與自訴只是用來指稱刑事訴訟程序上,由誰提起訴訟的類型。 詳細請參考:什麼是告訴乃論與非告訴乃論?和公訴與自訴有什麼不同? (more...)
刑事案件中,第一審管轄權屬於高等法院共有三類型犯罪:內亂罪、外患罪、妨害國交罪。 對美國駐臺代表犯公然侮辱罪:屬於妨害國交罪(刑法第116條)。 總統實行違背職務瀆職罪:不屬於上面所提的類型,因此第一審為地方法院。 以上查詢結果... (more...)
為了確保被偵訊的人,是出於自由意志下表示意見,同時也確保筆錄的內容與口頭表示一致,被偵訊的人可以主張全程錄音錄影。 如果筆錄與錄音不一樣,或是根本沒有錄音錄影的時候,法官是否可以採信筆錄,作為證據,請見本站文章:接受偵訊時我有哪些權利可以主... (more...)

更多法律知識:請搜尋關鍵字,或看文章
本系列文章第(三)篇說到了「嚴格證明法則」。而判斷事實所憑的證據... (more...)
法官按照法定程序調查證據完畢後,接下來就要評估各項證據的價值,也就是評... (more...)
一、「證據能力」的基本概念 本系列文章第(三)篇,說到了刑事訴訟法第1...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