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前往待答
選主題
2023年1月1日起,民法的成年齡從20歲下降為18歲,滿18歲就可以自己決定買機車、簽契約,不用爸媽(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承認。不過如果還沒成年,基於保護未成年人,所做的決定原則上要得法定代理人事前同意;沒有得到法定代理人同意... (more...)
提問中動物園、旅行社等要求來賓、旅客在活動前簽署的切結書,內容是對於活動風險不負責任的免責聲明書,免除業者應負擔的責任、顧客拋棄對業者的求償權等。 原則上,簽署人有完全行為能力而自願簽署,免責聲明的切結書可能就有法律效力,對於活動中發生的危... (more...)
捐發票會同時具有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 負擔行為 捐發票是一種一方把財產無償給他方,他方同意接受的贈與契約。這個贈與發票的契約會使某A負擔交付發票的義務,所以是負擔行為。 一般來說,負擔行為就是一種債權行為,也就是當事人之間會發生債權債... (more...)
人事保證契約,在民法第2編第2章第24節之1有明文規定。並非要物契約。 (more...)
這是一個法律上有趣的問題。我們要如何區別「好意施惠行為」與「無償委任」︰ 所謂好意施惠行為,指得是行為人基於人際交往之情誼或善意而作成一定行為。 所謂無償委任,指得是當事人受託完成一定事務,且無獲得報酬為內容。 學者常常舉的例子是,同事之間... (more...)
什麼是不動產?什麼是動產? 為了讓其他讀者也可以閱讀到不動產跟動產的定義,前面簡單做一個說明: 不動產 不動產在法律上是指土地,以及固定、附著在土地上的東西。所以除了土地以外,例如建築物、繼續附著在土地上的軌道,都是不動產。 教... (more...)
子女的行為是否構成無權代理,以及長輩可不可以拒絕承認,需區分情形: 長輩是完全行為能力人或僅為受輔助宣告人 如果那名長輩只是一時性的意識不清,並非長久昏迷,仍然有完全行為能力。即使受到輔助宣告,任何人仍不得任意處分他的財產,子女... (more...)
以下簡要回應︰ 處理民事契約的一貫方法︰ 原則上︰在民事法律關係中,契約雙方當事人處於平等、對立的地位,其基於「契約自由原則」與「私法自治原則」,得任意形成契約的內容(包括是否締約、締約相對人為誰、締約內容等)。 例外︰契約自由的界線─共有... (more...)
鄰居居家生活或非營業行為所產生的噪音,不論是大聲說話、打電動看電視發出的聲音、小狗吠叫,或是拖拉桌椅等物品撞擊地板的聲音等,都可以通稱為「近鄰噪音」。這種發生時間不固定、不易測量、不像機器運作有連續性的噪音,未必算是環保局可以依噪音管... (more...)
關於此問題,請參照〈白紙黑字的約定會優先於法律規定嗎?〉。 (more...)

更多法律知識:請搜尋關鍵字,或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