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與客戶的"季合約"7/31到期,客戶仍持續訂料逾4個月(8~11月),於今新議價方談妥,新價讓利約三成,客戶竟要求此間已交易且已付的4個月貨款,希我司退還此間的新舊價差貨款近50萬元!請問合理嗎?可據理抗辯拒絕嗎?~懇請賜覆,感謝~
問答
交易時買方沒有問,我就沒有特別說,這樣我還是會成立詐欺罪嗎?可是買東西前,買方自己需要作一些功課。賣方也不太可能把產品一五一十所有細節都先說完。怎麼判斷消極不去作特定的行為,會不會成立詐欺罪呢?
問答
請問婚外情之子女,若在出生時,生父並未去戶政事務所辦理認領,但有撫育事實...那分手後,監護權應為雙方共同監護,還是單獨監護呢?謝謝
問答
如果不是用金錢,而是用其他東西交換性行為,算性交易嗎?
問答
最近有一則元配辦多個帳號,公布丈夫與小三共同出遊的照片,以及通訊軟體對話內容的新聞。雖然媒體報導未提及姓名,也有馬賽克處理,但已經引起熱烈討論,當事人的社群頁面也被找到。請問元配公布照片和對話的行為,會有侵害個人隱私的問題嗎?請問公布小三個人社群頁面截圖和網址的網友,會有侵害個人隱私的問題嗎?
問答
朋友幫忙代購海外商品,有一單最近已到貨,通知買家進行後續交易事宜因為買家本身也是揪多人團購後請朋友(後以賣家通稱)進行代購的,所以商品品項與數量較多,具體時間大致如下:1.商品於4月中旬數量調查截止後購買,賣家5/29於代購社群公告說到貨2.賣家5/31發出賣場公告,請買家下單3.賣家5/31有跟此買家通知因為重量限制所以要分開下單4.截至今日(6/18)只下單3套目前賣家已經被該買家揪團的團員找上詢問,但該買家訊息至今始終未回賣家根本不清楚他們內部團務而被訊息搞到不勝其擾想詢問這個部份身為賣家的朋友可以在法律上尋求什麼...
問答
依最高法院及判例歷來之見解,法院排除或採認證據未述明理由時,可認為係裁判違背法令。似有學者認為訴願係準司法程序,而訴願決定對於採認及不採認證據均未述明理由顯其心證,亦無從得知訴願決定有參酌提出之證據與否時,能否得依訴願法第九十七條第一項第一、十款提起再審?
問答
例如:買了一杯飲料,他找回來的錢是一張破舊的鈔票,甚至不被ATM接受存款的破舊程度,而當下沒有提出反應,事後也無法證明這張鈔票出於這個店家,就只能自己吸收損失了嗎?
問答
請問買方匯款後多次不取貨賣方有義務將款項退回給買方嗎?
問答
我因為使用某網站服務,輸入個人基本資料,之後網站的關係企業就打電話來向我推銷業務,網站和他的關係企業有違法嗎?
問答
950條的善意取得提到現占有人於公開交易場所,善意買得者,原占有人必須要先償還他所支出的價金才能回復對物的所有權。那我的疑問是:1.公開交易場所的定義是什麼?單指公營市場嗎?2.之前學到善意受讓時,提到如果原所有人物品被他人無權售賣,原所有物人不得像善意受讓第三人請求返還,只能向無權販賣之人請求賠償?請問這個情況為什麼跟950的法律效果不同?
問答
假設已知對方收了錢但未寄出物品,以提醒其他網友為目的在社團公布對方的姓名、就讀學校之類的資料,會違反個資法或其他法律嗎?
問答
我家房子如今正在交易中,近日買方提供一影片為:東森財經台-台灣大代誌節目,其中有訪問我家房屋前租客及鄰居之片段,其中受訪之鄰居告知記者說:那間屋子很逮康、屋主自己都不敢住、屋主有請問神明說此屋不宜居住。。。。等不實言論,致使買方心生恐懼有意取消交易,但據我查詢此影片應為2-4年前製播,如此我還能控告該電視台及該鄰居嗎?
問答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您享有俗稱「7日鑑賞期」的權利,因此只要在7日內將商品退還,並依照消保法第19條之2或民法第259條請求退還貨款,即使對方主張「賣得很便宜」,您在法律上仍是站得住腳的。但必須特別注意的是,如果賣家並不是消保法所規定的企業經營者,只是偶然出售物品的一般民眾,並不適用消保法的規定,您無法主張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向對方表示解除契約。延伸閱讀請參考法律百科文章:〈什麼是七日鑑賞期?哪些例外情況不適用七日鑑賞期?〉註腳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I通訊交易或訪問交易之消費者,得於收受商品或接受服務...
問答
(本題由法律百科編輯彭雅立回答)先簡單告訴大家結論:刑事上,如果買家網路下標的時間點並沒有明確真心想要讓賣家受損,或是沒有使用詐術,或是賣家財產上並沒有受到損害的話,買家一般不至於成立刑事犯罪喔。至於民事上,網路賣家面對遲延取貨造成自己運費損失的買家,通常最多只能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或是解除契約並請求損害賠償。區分刑事與民事責任說明如下:刑事責任刑法怎麼說?由於刑法對人民侵害程度甚大,沒有必要的話盡量不要動用到刑法來處罰人民,刑法禁止的行為多半會是比較嚴重的行為(像是剝奪行動自由或是偽造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