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一)行政訴訟法第10條:選舉罷免事件之爭議,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訴訟】。請問在選舉罷免案件中,哪些訴訟類型會「提起行政訴訟」?(二)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之規定,「選舉或罷免無效之訴」(公職人員選罷法118)、「資格不符當選無效之訴」(公職人員選罷法121)、「罷免案通過或否決無效之訴」(公職人員選罷124),只有此三種情況才向普通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三)總統、副總統「彈劾案」、「罷免案」兩者區別實益為何?兩者審理法院為何?其規定依據為「憲法增修條文」以及「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兩者?又...
問答
1.請問什麼身分的人可以被人民投票罷免?只要被人民選出來的就可以嗎?立委、里長可以被人民票走嗎?2.現在罷免總統跟市長分別要經過哪些程序;誰可以去投罷免票;怎麼樣才可以罷免成功;沒有罷免成功,對該總統跟市長有什麼法律上的影響嗎?
問答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75條但書「但就職未滿一年者,不得罷免。」有包含罷免倡議、討論、填寫提議書嗎?或是指正式向中選會提出罷免案件?
問答
您好,我想請問,關於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的總統副總統的罷免案,如果提罷免案一定要總統和副總統一起罷免嗎?可以只單獨罷免其中一位嗎?那彈劾案也是嗎?(僅為單純疑惑)謝謝您的回覆。
問答
我知道可以罷免總統、市長、立委等等,但他們都是公職人員,如果不是公職人員也可以罷免嗎?例如小孩就讀的國小的家長會會長做的不好,會務都停擺,可以罷免他嗎?
問答
如果立委被罷免之後,他還能參選什麼?是除了他被罷免區之外,都可以再次參選其他區的議員或是市長嗎?還是必須等待四年之後才可以重新參選?
問答
選舉罷免期間,散布假訊息的人會負擔哪些刑事責任呢?如果因為這些假訊息,導致某些人落選或被罷免,那被害當事人會有救濟機會嗎?
問答
有關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中第87-2中所規範之連署書問題,先後有近三十起左右之個人或是團體,涉及以金錢收購連署書而遭檢方偵辦,甚有因此而遭羈押禁見等處分者;而今當初涉收購連署書之被連署人,雖有過登記參選之門檻,然該被選舉人卻未登記參選為被選舉人;此時本法之基本構成要件;是否已經消失?若是構成要件已經消失,而當時因本法規定而遭偵辦,交保,收押等人,是否還有其他刑責?其構成要件若未消失;則需面臨何種刑責?懇請先進撥冗回覆,謝謝…
問答
除了新聞報導本案訴願決定出爐前,當事人已經提起行政訟訴訟,也有查到最高行政法院裁定在2020.5.7作出,比2020.5.28的訴願決定書更早。想請問訴願決定出爐前提起行政訴訟是可能的嗎?會因為案件是否緊急而有不同?或是都會因為程序問題被駁回?訴願決定最後有寫:「如不服本決定,得於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2個月內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最高行政法院109年裁字第768號行政裁定https://judgment.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PAA,109%2c%e8%a3%81%2c768%2c20200507%2c1行政院訴願決定書院臺訴字第1090174745號http...
問答
上開法規中第87-2其構成要件為何?1.若是連署書中連署對象尚非候選人,為其對不特定對象要求連署,其中若無對價關係,或是有僱傭關係有所對價。又其對價關係之對象係指何者對何者?2.此部份若是涉及官方之連署站跟自然人之行為(要求請不特定對象)簽立連署書,其實質行為應屬相同,但相關法令於認定之標準似乎有所不同;對此部可有判例或是解釋可以依循?感謝先進能對此部提供意見與建議,謝謝…
問答
看了陳重仁所寫的"我國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等參政權的行使年齡怎麼規定?"文章後,有二個疑問:1.憲法第130條是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但現在是十八歲。律法可以放寬憲法規定?2.憲法中出現三處的"法律別有規定"的字眼,是允許法律可以不依憲法嗎?另外,上網查憲法。有非常古老的(民國36年01月01日)和增修的。為什麼沒有現代版的憲法?謝謝。
問答
前郭台銘因欲參與總統大選,因其無政黨奧援,故須民眾連署,過程中有許多狀況產生,如收購連署書之情事;其中有多人遭收押甚至禁見,因此部涉及觸犯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87-2所規範之條文。然郭台銘雖送件以過門檻,但卻未登記參選,此時該法之構成要件是否完備?以上煩請各位前輩指教,感謝...
問答
懇請先進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中第87-2之規範,可有相關判例或是解釋?
問答
大家常常提到總統如何賣國.也常常提到戒嚴時期.我不太明白,總統如何宣布當下就是戰爭時期或者叛亂時期.以達到戒嚴.目前比較粗淺的理解,戒嚴是指將全力交由軍隊來管理而總統又是三軍統帥.因此,是否有辦法達成戒嚴來收集權利爾後剷除異己,最後就達成賣國?即便我們想要罷免總統,根據選罷法1年內不得罷免.那時否選出來的總統一上任就可以這樣做...反而人民沒有任何辦法阻止?以上,感謝
問答
針對假新聞,臺灣已有規定刑事、民事、行政責任,立法院也提出國家安全法、社會秩序維護法修正草案以為因應。相關資料可參考立法院網站公布的「網路散布假新聞、假消息之法制研析」。依目前現行的法律:刑事責任有刑法第310條毀謗罪、第309條公然侮辱罪、第151條恐嚇公眾罪、第153條煽惑他人犯罪或違背法令罪等,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04條尚有意圖使人當選或不當選而誹謗罪。此外,尚有其他特別刑法定有刑責,例如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散布或傳播不實疫情消息罪、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6款、第171條第1項及第2項意圖影響有價證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