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去年立法院通過民事訴訟法修正案,法院對濫訴的原告、法定代理人,或原告所找的律師,可處最高12萬元罰鍰,還可能要負擔被告的律師費。「為什麼要處罰提告的民眾,憲法不是有保障人民的訴訟權嗎?」、「未來遇到有冤屈想提告,法官是不是就可以輕易判我『濫訴』,然後罰我錢?」消息一出,這類迷思常出現在新聞報導底下。「哎呀~這種事告不成啦,小心變濫訴!」「都敗訴了,再上訴的話就是濫訴了喔!」這集裡,我們會聊聊到底怎麼樣會被稱為「濫訴」,以及為什麼要處罰這樣濫訴的行為,最後也會舉出3個實際被法官判定濫訴的案例,跟著大...
圖文包
在網路世界有許多過去無法想像的事情,正在不停地發生。跟許多素未謀面的人在網路上對話、不用出門就可以直接下訂單買東西,乃至於不用埋頭於百科全書中,上網就能夠獲得許多知識,這些都是今日你我生活中的日常。然而,網路世界帶來便利,同時帶來新的問題,法律百科也是在今日網路世界中,傳遞法律知識的一份子。這個月,我們將與各位粉絲朋友一起來探討那些在網路上隨時可能發生的法律問題。本週就讓我們從「網路言論與妨害名譽」開始吧!-公然侮辱是網路言論中的常見犯罪類型,對別人公然侮辱,也會造成名譽權的侵害,而需要負損害賠...
Podcast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但世事往往難以預料,有時借出去的錢恰好是讓友誼小船翻覆的那座冰山。如果事先沒有做好準備,當遇到親朋好友欠錢不還時,除了傷心之外還會大傷荷包,那有沒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在借錢出去時妥善留下證據、遇到萬一時能合法追債成功呢? 因為金錢而衍生的民事法律紛爭相當常見,而其中有很多觀念是需要釐清的。例如借錢時沒有簽紙本契約,真的不算數嗎?LINE截圖到底能不能證明對方借錢?面對不還錢的人,可以直接去告他詐欺嗎?這些大家會好奇的問題,本集一次報你知! 話說上集播出後收到粉絲朋友許願製播...
Podcast
《法科!輕鬆點》的累積下載收聽數正式邁入10萬大關啦!非常謝謝舊雨新知的支持,希望各位粉絲可以給我們更多回饋,也能多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喔!本集節目開頭為了答謝聽眾的踴躍回饋,兩位主持人回覆了近期蒐集到的聽眾Q&A,有在留言區或問卷回饋的好冰友,趕快來聽看看主持人如何招架您的留言吧~~ 在回覆過程中一直道歉的主持人,將接續「道歉」這個主題,來聊聊道歉這件事在法律上怎麼看。不管是要求別人道歉時需要注意的尺度,或者是法律上有沒有辦法要求別人道歉,其實都是常見的問題,也是人情義理跟法律交錯的地方。 發生糾紛時...
Podcast
2021年1月22日司法院通過了「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的修正草案,以保障我國國民與外國人可以在臺灣登記結婚。草案接下來將進入立法院進行審議。在2019年,司法院釋字748號施行法正式施行,臺灣成為了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雖然臺灣同婚已合法,但如果另一半來自同婚還沒合法的地區,照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的規定,依然沒辦法在臺灣結婚,異國的同性伴侶只能繼續隔著山海相望......過去鮮少開啟的同婚話題,現在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集裡,我們回溯到同性婚姻在臺灣發展的源頭,一起聊聊經歷多次的聲請釋憲、舉辦公投、...
Podcast
從無名小站到今日的IG、Twitter,每位上傳照片的帥帥水水都可能遭受盜圖冒名之苦,自己的美照被親友或粉絲喜歡當然值得開心,但被盜用去交友、代言,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可就傷腦筋了! 每個人的肖像(露出五官的人像),在法律上被認為是個人人格的展現,而受到保障。如果自己沒有同意的情況下,肖像遭到他人非法製作、公開、挪作他用(尤其是商業用途),可以主張權利受到侵害,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撤照與損害賠償。 侵害肖像權的民事糾紛,不管是拍別人或是被別人拍,都有許多難題,例如賠償金額到底多少比較合理?在公眾場合被拍就一定...
Podcast
夾娃娃機在臺灣經歷了幾度興衰後,用更多元的商品種類,在大街小巷佔有一席之地。然而受到大家歡迎的夾娃娃機,可能會夾出什麼法律問題呢?曾經有一段時間被視為危險場所、法律多所管制的電子遊戲場所設置的電子遊戲機,是利用電子、機械或其他類似方式操縱,會產生或顯示聲光影像、圖案、動作的遊樂機具,並且依據例如暴力、裸露程度作分級。但夾娃娃機在法規上處於特殊的地帶,當夾娃娃機有投入一定金額就保證夾得到商品的「保夾」機制後,它就成為了「選物販賣機」,究竟這其中的差別在哪裡?標準是什麼呢?而夾娃娃機隨之衍生的問題,...
圖文包
法律百科先前與別與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聯合舉辦了圖書館法律月活動,透過一系列的講座與推薦片單書單專區,帶著大家用不同角度窺探法律的真實樣貌。在這裡也分享我們私心超愛的9部好片們,邀請你一起從這些作品中,看見法律議題的各種面向。法律百科推薦片單,點擊下方片單連結,就可以前往我們每部的觀後小分享《法律女王》《我們與惡的距離》《判決》《十二怒漢》《紐倫堡大審判》《永不妥協》《檢方的罪人》《不完美的正義》《竊聽風暴》那就讓我們開始吧!#法科私心片單01:法律女王電影中......法官:「美國憲法...
Podcast
😇第5季《法科!輕鬆點》節目即將來到尾聲了,短暫的離別之後是下一段路程的開始,感謝各位老朋友新朋友,在2023年對本節目的支持與愛護,期待我們明年再相聚!歡迎大家留言跟主持人聊天,來個季末紀念Q&A也很棒!有什麼非關法律的事情也可以問主持人喔喔喔~⏰還有還有,法律百科5週年企劃開跑中,趕快到法科五週年專區看看我們全新成果,還有可愛小遊戲等你來挑戰,千萬別錯過! ----------節目簡介分隔線---------- 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有許多團體、機關、組織是用「法人」的形式在活動,而且對我們日常生活相當有影響力,相關法律問題其...
Podcast
以揭露自身受害經驗、期待能抵制性侵性騷加害者,讓更多受害人處境能被關注的#MeToo運動,在國際上有許多的回響,而在2023年5月,因為一起政治人物工作者指控遭到職場性騷擾的事件,引發了一連串性侵害、性騷擾事件的揭露,其中被指控性侵、性騷的不乏各界知名人物,也讓此類利用個人權勢的惡行受到撻伐。#MeToo運動引發全球性浪潮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批評。它使許多潛藏的受害者願意挺身而出、指控濫用權勢逞慾的人,但也將目光聚集在追究個人責任,對於整體制度或法律的著墨較少。而在運動中是否有人挾怨報復、藉機誣賴,是難以避免的...
Podcast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群人努力維護治安、確保人民生活的安全。在知名雜誌的調查中,臺灣社會對他們相當信任,更被譽為是「人民保母」,也顯示這個職業的重要性,他們就是--警察。然而,警察執法過程中可能涉及對人身自由的限制,在發生執法爭議事件時,往往會有「譴責警察執法過當」、「力挺警察強力執法」兩種聲音的論爭。這也涉及到警察執法是否遵守法律規定,或者法律是否應該放寬對警察使用強制力的標準等問題。在論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較為情緒的意見,例如指責警察素質差勁、是有牌流氓;或者另一個角度則是「不爽你來做」,認為...
Podcast
🫶本節目由國家人權委員會贊助播出🫶「政治正確」、「社會正義戰士」(SocialJusticeWarrior,SJW)等詞彙在今日的公共討論中,帶有若干的批判色彩,是用來批評關注性別平權、多元文化、環境保護等議題的個人或群體,認為追求前述議題反而扼殺言論自由,造成社會的反向歧視。從公共議題的討論、職場環境的變遷、乃至於影視娛樂文化的選角與呈現,都會掀起政治正確的論戰。然而追求多元文化、避免歧視,真的會扼殺言論自由嗎?在推動價值之餘,如何避免流於形式,而真正達到消弭歧視的目標呢?臺灣社會的組成相當多元,然而也曾發生過許多涉及種...
Podcast
誹謗罪(不是「毀」謗喔)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刑法罪名之一,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報章媒體中,都很常見到它。而在2023年6月份,憲法法庭作出了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針對誹謗罪做出了合憲的解釋,也引起了法律專業人士的討論。大法官在判決中再次宣示了「合理查證原則」的重要性,認為發表言論者在發表足以毀損他人名譽、與事實有關的事情時,必須要盡合理查證義務、可以合理相信所發表言論是真實的,就不會觸犯誹謗罪。而這樣的意旨與2000年所做成的大法官釋字第509號解釋有什麼不同呢?誹謗罪經歷過2次大法官的審查仍然合憲,真的合理嗎...
Podcast
2022年1月開播的日劇《鄰居管很大》,描述雖然熱心助人但卻有點優柔寡斷的主角阿力,在熱心插手幫忙解決鄰居煩惱的過程中,與鄰居間發生的種種故事,以及最後回歸到阿力的家庭問題,是試圖探討許多社會問題的作品。 現實生活中的鄰居未必像松本潤如此帥氣又熱心助人,但大多數人應該覺得只要鄰居間相安無事,大家都能住的愉快又安心就好。萬一不幸遇到與鄰居的糾紛,那可就傷神傷身了! 噪音問題是鄰居間最常起爭執的問題,而且常有制止無效、進而發生衝突的狀況,再不然就是報警或向環保局檢舉後,不容易收到效果。想自己蒐證提告又不知...
Podcast
你常常看知名業配達人HowHow或者二師兄的影片或貼文嗎?會因為業配影片或文章,而引起想要購物的慾望嗎?(Henry先自首:會)還是堅守理性消費的底線,不受到代言人的影響呢?各種由偶像明星、專業人士、網紅、KOL代言商品或服務的廣告,可能有非常多的表現形式,但不管用什麼形式呈現,都可能是法律上的「薦證廣告」,而值得我們了解其中的法律規定。當商品有廣告不實的情況,其實不只業者,連代言人都可能要負責?想要多了解產品或服務,希望找到真心的經驗分享,結果買了不合意才驚覺是被業配文騙到,合理嗎?關於薦證廣告的內容呈現與...
圖文包
在網路世界有許多過去無法想像的事情,正在不停地發生。跟許多素未謀面的人在網路上對話、不用出門就可以直接下訂單買東西,乃至於不用埋頭於百科全書中,上網就能夠獲得許多知識,這些都是今日你我生活中的日常。然而,網路世界帶來便利、也帶來新的問題。法律百科身為網路世界的一份子,這個月,我們將與各位粉絲朋友一起來探討那些在網路上隨時可能發生的法律問題。本週就讓我們來研究「網路言論與個人資料保護」吧!-個人資料(簡稱個資)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從個資法的定義來說,例示如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國民身分證統一編...
Podcast
您曾經在看新聞的時候覺得「法官怎麼會這樣判」嗎?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法律上的疑難雜症,會想要自己做功課來研究嗎?判決書要上哪兒找?寫的落落長,我可以看懂嗎?如果看到各種報導之後覺得想要追蹤後續事件發展,可以怎麼做? 其實判決書離我們並不遙遠,在網路上就能找得到,法律百科網站也有相對應的文章可以參考,法科今天邀請各位聽眾朋友一起動動手,來搜尋一下其實沒那麼神秘的判決書,一起看看當事人跟法官怎麼說。 一般人要怎麼查詢判決呢?閱讀判決書可以做什麼?查不到某人的判決書是國家幫他吃案嗎?常聽到的判決、判例、大...
Podcast
你有被檢舉過嗎?還是有檢舉別人的經驗呢?曾經有新聞報導「檢舉達人一個月工作8小時,每月收入8-10萬」,你是否也想問檢舉原來這麼好賺嗎?不過有可能當檢舉小尖兵東奔西跑各處埋伏了一整天,最後一毛錢都得不到。檢舉有沒有獎金,除了要看不同縣市的檢舉獎勵規定,依照檢舉項目也會有對應的獎金範圍(有的項目甚至沒有錢QQ),檢舉時還得符合特定規則,才會是有效的檢舉,成為檢舉達人看起來需要經過重重試煉。然而檢舉違規時,有時會引起一些爭議,例如當拍攝對方違規,是否有侵犯肖像權與個資的問題;看到違停的機車,將他遮蓋車牌的...
Podcast
你有收過法院的裁定或判決書嗎?一般來說,收到法院的裁定或判決,是表示與自己切身有關的法律案件有了一些變化,或甚至有了最終的結果。 以判決書而言,會記載判決當事人的基本資訊,再來就是判決的結果、事實經過、雙方主張,最後則解釋法院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判決。原則上都會是與這個案件有關的人、事、時、地、物。 然而,如果法官在裁判書當中,透過「附記事項」或者是在文字中夾帶案件以外的內容,甚至是自己的想法、心情,或借題發揮對於制度的批判,這些內容是合適的嗎? 例如前陣子在一起家事事件中,法官最後寫了一段長長的信...
Podcast
大家會在群組裡面寫些什麼東西呢?可能是建立相簿匯集喜歡的照片,也可能是分享各種吃喝玩樂或生活實用小知識,又或者是分享工作或學習上的重要資訊。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群組讓親人朋友或夥伴可以待在同一個虛擬空間裡面,隨時發表意見、分享心情。 既然群組裡面會有許多訊息跟對話,甚至是用群組的功能存放資料,萬一自己不幸被踢出群組,那該怎麼辦呢?曾經有成員隨意踢人而被告上法院,更曾有所謂的「翻群機器人」,讓群組的使用者人人自危。如果維繫已久的群組被一個喜歡惡作劇的新成員「翻群」,讓成員都看不到以前的對話,有什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