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訂閱推播
訂閱電子報
登入
/
註冊
關於我們
關於法律百科
法律百科 Q&A
媒體報導
講座活動
品牌書
網站使用指南
網站.隱私條款
聯絡我們
專區
法科!輕鬆點︱Podcast 頻道
圖文包
法律百科故事館
文章
法律入門
救濟與訴訟程序
房子‧土地‧鄰居
消費‧借還錢‧契約
損害賠償‧保險
家庭‧父母子女
性別
健康‧醫療‧銀髮族
勞動‧工作
公司‧企業‧法人
智慧財產權
刑事犯罪
基本人權‧政府
車‧交通
環境‧衛生
國際法
其他
問答
法律入門
救濟與訴訟程序
房子‧土地‧鄰居
消費‧借還錢‧契約
損害賠償‧保險
家庭‧父母子女
性別
健康‧醫療‧銀髮族
勞動‧工作
公司‧企業‧法人
智慧財產權
刑事犯罪
基本人權‧政府
車‧交通
環境‧衛生
國際法
其他
辭典
熱門辭典
法律翻譯機
範本
法律入門
救濟與訴訟程序
房子‧土地‧鄰居
消費‧借還錢‧契約
損害賠償‧保險
家庭‧父母子女
性別
健康‧醫療‧銀髮族
勞動‧工作
公司‧企業‧法人
智慧財產權
刑事犯罪
基本人權‧政府
車‧交通
環境‧衛生
國際法
其他
登入
/
註冊
提問題
問答
最新待答問題‧點選看更多
詐騙案,帳戶凍結
金融公司
與金融公司
明知 本票是偽造.
行動支付遭盜用,有何法源依據可保障?
最新問答
法律入門
127
救濟與訴訟程序
158
房子‧土地‧鄰居
163
消費‧借還錢‧契約
141
損害賠償‧保險
57
家庭‧父母子女
165
性別
39
健康‧醫療‧銀髮族
36
勞動‧工作
320
公司‧企業‧法人
19
智慧財產權
76
刑事犯罪
368
基本人權‧政府
110
車‧交通
73
環境‧衛生
24
國際法
10
其他
58
點選看更多最新待答問題
全部領域
法律入門
救濟與訴訟程序
房子‧土地‧鄰居
消費‧借還錢‧契約
損害賠償‧保險
家庭‧父母子女
性別
健康‧醫療‧銀髮族
勞動‧工作
公司‧企業‧法人
智慧財產權
刑事犯罪
基本人權‧政府
車‧交通
環境‧衛生
國際法
其他
前往待答
選主題
一般買賣
網路購物
信用卡消費
借還錢
銀行金融
債權
債權保障
各類契約
個人未聲請開戶,證券公司卻寄送開戶通知書?
匿名(認證法律人)
於
2022-05-18
更新
除了您所說的到客服留言先澄清「聲明」外,建議您趕緊寄發郵局存證信函給證劵公司鄭重聲明此事與您無關一切責任應由該公司自行負擔。至於該公司會有什麼責任,要看此事以後的發展情形而定,譬如是否有人冒名開戶?公司審核有無疏失?等等。以上建議與意見,敬...
(more...)
配偶婚後欠多年卡債,本人名下房貸即將還還,配偶是房貸連帶保證人,是否會影響房產
王琮儀
(認證法律人)
於
2020-08-21
更新
提問人您好,以下就您的問題簡要回應: 債權債務的關係 本於法律上所謂的「債之相對性」,債權債務關係原則上是不及於他人的。意思是說,今天債權債務若存在於A、B之間,就與C或其他第三人無關。所以原則上,您的配偶的卡債是與您無關的,除非您有另外當...
(more...)
被誤認為是詐騙集團,帳戶被凍結要怎麼辦?
朱繼亨
(認證法律人)
於
2019-01-18
更新
您好,關於提問「詐騙集團用了我的帳號留給他人,要怎麼證明自己是一般使用的正常人」,謹回覆如下: 您的提問是針對舉證方式,我擬放在最後回答。 先說明如果舉證失敗(也就是這個帳號遭通報為「警示帳戶」)的法律依據及效果: 警示帳戶的法源依據是銀行...
(more...)
更多法律知識:請搜尋關鍵字,或
看文章
遇到金融消費爭議怎麼辦?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都會受理嗎?
一、什麼是「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 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的全名為「財團法...
(more...)
卡債還不起怎麼辦?(二)什麼是更生程序?
之前已經在《卡債還不起怎麼辦?(一)簡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中大致解說...
(more...)
卡債還不起怎麼辦?(三)聲請更生要準備的文件
當債務人要聲請更生,除了要繳納新臺幣(下同)1000元的聲請費,...
(more...)
我要提問
功能介紹
×
請選擇領域
我不知道,請協助。
法律入門
救濟與訴訟程序
房子‧土地‧鄰居
消費‧借還錢‧契約
損害賠償‧保險
家庭‧父母子女
性別
健康‧醫療‧銀髮族
勞動‧工作
公司‧企業‧法人
智慧財產權
刑事犯罪
基本人權‧政府
車‧交通
環境‧衛生
國際法
其他
請先選擇主題
已輸入
0
字/
500
我瞭解並同意以下條款:
回覆者的回答
僅供參考
,法律百科是分享知識的平臺,不針對具體個案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故無法負保證責任。
每個具體個案是獨特、複雜、持續發展的,回覆者回答的內容是法律知識,而不是每個具體個案的解答。
如有個案法律諮詢需求,敬請洽詢專業律師。
匿名
署名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繼續瀏覽代表您同意我們的
使用條款
及
隱私條款
×
鼓勵您多舉例,讓法律名詞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