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將犯罪行為人的類型依是否實行自己犯罪分為「正犯」和「共犯」。(見圖1) 圖1 正犯與共犯 資料來源:楊舒婷 / 繪圖:Yen 一、正犯:指行為人實行自己的犯罪。 單獨正犯:實... (more)
犯罪行為人的類型,可以從「是否實行自己犯罪」的角度,分為「正犯」和「共犯」2種類型。「正犯」是指行為人實行自己的犯罪。「共犯」則是指行為人參與別人的犯罪,而且在「共犯」的類型... (more)
在筆者撰寫介紹作為犯與不作為犯的文章中曾提及,不作為犯可依「是否只能以不作為的方式完成犯罪」分為「純正不作為犯」和「不純正不作為犯」兩種型態。其中,「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成立是... (more)
圖1 什麼是作為犯、不作為犯? 資料來源:楊舒婷 / 繪圖:Yen 一、什麼是作為犯、不作為犯?(見圖1) 作為與不作為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作為指積極地行動,不作為指什麼都不做。當... (more)
一、「自白」、「認罪」、「投案」與「自首」有什麼差異嗎? (一)自白 自白是指犯罪行為人在有偵查權的機關、公務員或是法院「已經知道」犯罪事實及犯罪行為人後(也就是犯罪被發覺後... (more)
在討論什麼是「誤想防衛」之前,我們必須先瞭解「正當防衛」的意思。 一、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指「行為人在受到不法人力侵害行為的當下,基於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的意思,而實行防衛行為」。... (more)
毒品犯罪中有許多的行為模式,包括:製造、運輸、販賣、持有、施用、轉讓、栽種等,不同行為所帶來的危害程度不同,例如,讓毒品流通的行為,因為會促成毒品向外散布,對社會的危害最大,所以刑... (more)
刑法中處罰偽造與變造行為的規定,主要集中在刑法的第12章偽造貨幣罪、第13章偽造有價證券罪及第15章偽造文書印文罪。而偽造與變造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意思並不相同,前者是指「憑空生出原... (more)
一、構成要件:教唆行為和雙重教唆故意 教唆犯又稱造意犯,也就是「讓他人產生犯罪決意」的人。 其實教唆就是一般常聽到的「慫恿」,只不過在刑法上稱為「教唆行為」,但並不是只要單純... (more)
一、正當防衛的概念 現行法的正當防衛其實起源相當早,在羅馬法時代的法學家就有認為「正者不用向不正者低頭」。換句話說,在國家無法及時介入保護的情況下,受到攻擊的人能採取保...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