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你好~由於在一次停車過程(停進住宅地下室)對方覺的我跟車在後方覺得我逼她車、(但實際上還保持一台車車距)導致她覺得我會對她不利、在我家樓下四處張貼說我(可能)會對她不利的內容及她本入如發生什麼事情很可能跟我本人有關之紙張、在我住的停車場四處貼、這是誹謗罪嗎
問答
單純上網分享工作經驗,沒有侮辱用詞也沒有辱罵,更沒有造謠,內容僅分享自己所遇到的經驗及前同事過去遭遇的情況,但手上沒有證據證明部分言論,僅有前同事的片面之詞,請問前公司若提告妨害名譽可成立嗎?
問答
請問C叫B偷錄B和A之間私下的對話,因A和B對話中有罵C敗類之類的話,在B將錄音檔給C後,C隨即向A提告,請問這樣A、B、C三人各自是否有涉及不法之情事?
問答
孩子的同學自己爬高處跌下來受傷,結果居然誣告我的孩子說是被我孩子推下來的,當時我的孩子並不在場,也有不在場證人,而這位同學的家長,平日接送孩子時都會遇到寒暄幾句,不至於深交但也沒交惡,甚至還讓我的孩子和她的孩子一起組團參加表演活動,表面上感覺交情不錯,因為最近孩子又被誣陷之後才聽到其他家長告知我,她在其他家長的面前說我指責她的孩子是流氓,目前已有兩名證人可以證明她有說過此話,而我並沒有這麼說過,而她的孩子也告訴我的孩子說,我媽媽說你媽媽說我是流氓,這種情況我要要求他公開道歉,要以什麼法律比較符合...
問答
問題所詢可能涉及刑法妨害名譽罪章的誹謗罪、妨害信用罪問題,以下簡要回覆可能涉及到的法律爭議,此回答僅供參考及提供相關背景知識。若有具體需求,建議可盡快蒐證、尋求律師協助。誹謗罪是針對可以檢驗真偽的事實作具體評價,而且可能有未經查證或涉及私德,而足以傷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不過誹謗罪的重點在於一般的人格貶低,如果牽涉到商譽、服務品質,則有另外的問題。至於是否涉及公然侮辱罪,則要看具體的評價內容。題目所詢的「亂給評價不實言論」如果是涉及具體的事實,例如商品有毛邊瑕疵、產地標示不實等,而不只是涉及到單純的...
問答
此問題可能涉及到刑法誹謗罪、民事侵權責任的問題,以下分別就此二部分簡要回覆法律規定與實務見解:刑法誹謗罪誹謗罪是妨害名譽罪章當中的一個罪名,若想要讓眾人周知,而散布足以貶低他人人格、名譽的不實言論,該不實言論指涉可以查證真偽的事實,這樣的行為就會觸犯誹謗罪。單以提問中的「跟很多認識的網友發生性行為」而言,是可以確認真假的事實,所以轉述這樣的言論客觀上可能有誹謗的問題。不過誹謗罪還必須要有「想使眾人周知的心理狀態」才會成立,若單純只用社群網站或社交軟體傳達私人訊息給特定、單一對象,並沒有廣傳給很多...
問答
您好:提問中張三的行為可能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也可能構成刑法誹謗罪。以下簡單介紹可能涉及的法律規定,如有個案需求,建議您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傳述他人的隱疾,是否違反個資法? 「個人資料」與「特種個人資料」為了保障人民的人格權(隱私權),個資法規範公務機關及非公務機關(例如自然人、企業)蒐集、處理、利用個人資料的行為。個人資料,指的是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護照號碼、特徵、指紋、婚姻、職業、病歷、聯絡方式等,以及其他可以直接或間接識別特定個人的資料。只要依據個資...
問答
妨害名譽罪中「公然侮辱」跟「誹謗」的差別公然侮辱罪是處罰不具有對事實的評價,但涉及人身攻擊的言論。舉例來說,「垃圾」、「賤人」、「幹✕✕」之類的話,就會有公然侮辱罪的問題。誹謗罪則是對某件事發表沒有合理查證,又牽涉到具體事實的言論,而這種言論是可以確認真實或虛偽的。例如「剛剛那場某電競選手作弊開外掛」、「某人考試作弊」等等。在IG留言區罵人,或者是用私訊罵人,有差嗎?公然侮辱需要在「有別人可以看或聽到」的情況下,才會有一個人的名譽被貶低的情況,如果是關起門來罵而沒有別人知道,那就不會有公然侮辱的問題...
問答
「公然侮辱」跟「誹謗」的差別公然侮辱罪是處罰不具有對事實的評價,但涉及人身攻擊的言論。舉例來說,「你這個垃圾」、「賤人」、「幹✕✕」、「技術超廢菜逼八,長的又醜」之類的話,就會有公然侮辱罪的問題。誹謗罪則是對某件事發表不合理且未查證、牽涉到具體事實的言論,而這種言論是可以確認真實或虛偽的。例如「剛剛那場某電競選手作弊開外掛」、「某人買盜版遊戲」等等。在遊戲聊天室或大廳裡罵人有差嗎?公然侮辱需要在「有別人可以看或聽到」的情況下,才會有一個人的名譽被貶低的情況,如果是關起門來罵、沒有別人知道,那就不會...
問答
律師您好,近日在研究誹謗罪的案例,但看到很多網上的文章不只有「誹謗罪」,還有「毀謗罪」,有某幾個網站寫的是通用詞,但因看到您們2019年在FB上的貼文寫的是:毀謗,其實是錯誤的用法。因此想請問您,法條上寫的是「誹謗罪」,但是否與「毀謗」一詞通用呢?若不通用,請問差別在哪裡呢?感謝您的回覆。
問答
詐騙集團的電話號碼是不是個人資料?在討論公開詐騙集團的電話號碼會不會觸犯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之前,要先確認這是不是個人資料。個資法第2條第1款規定,個人資料是指能夠直接或間接辨別個人身分的資料,例如身分證字號、病歷、聯絡方式等。但詐騙集團的電話號碼是不是屬於個人資料?根據不同的法院實務見解會有不同答案,也會因此延伸出不同的結果:詐騙集團的電話號碼屬於個人資料詐騙集團的電話受到個資法保護有實務見解表示行動電話號碼在同一個時間點,一組號碼只有一個持有者,所以屬於個人資料的範疇。因此,詐...
問答
您好︰一、單純「公開社交帳號」的行為,尚無違法可言。因為這些社交帳號本身就是對外公開,而無合理的隱私需求,因此,對外公開這些帳號不會構成違法。二、如果有產生「侮辱」、「傳播不實資訊」的行為,則可能構成名譽權的侵害與公然侮辱罪、誹謗罪。可參照,本百科文章,〈什麼是公然侮辱罪?〉、〈個人或法人的名譽權受侵害,可以請求民事賠償嗎?〉、〈什麼是誹謗罪?那些情況下誹謗例外不受處罰?〉
問答
公司要我撰寫文章批評對手網站,故事的部分要我們自己編,剛出社會幾年,不知道這是違法行為,後來聽朋友說這會涉及刑法的誹謗罪,所以想請問公司提出這個要求,我可以拒絕嗎?公司可以因為我拒絕而開除我嗎?離職之後可以要求公司下架之前撰寫的文章嗎?
問答
有人長期習慣對身邊的人提起刑事告訴(例如詐欺、圖利)。如果案件經過地檢署、高檢署偵查,都作出不起訴處分,這位告訴人會違犯刑法上誹謗罪、誣告罪嗎?不知道實務有沒有這樣的案例。或是,告訴人認為身邊的人有犯罪可能,就有合法權利提起刑事告訴、上訴?要如何才防止習慣提起告訴的人妨害他人安寧的生活呢?
問答
請參考文章:什麼是誹謗罪?那些情況下誹謗例外不受處罰?個人或法人的名譽權受侵害,可以請求民事賠償嗎?
問答
(本題由法律百科編輯高子涵回答)因為您對實際情況的描述較模糊,以下只能提供一些職場霸凌的解決方向,及說明需要負擔的法律責任,希望能給您一些幫助。而問題中提到言語暴力類型的職場霸凌,可能會涉及刑法公然侮辱罪或誹謗罪,不過還是要視具體情況個案判斷,建議可以參考以下說明,向權責單位尋求協助。職場霸凌的意思職場霸凌指在工作場所中,雇主濫用權力或是怠於管理,自己或縱容其他員工積極或消極地對同事進行持續性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造成對方身心壓力。類型包括肢體暴力、言語暴力與性騷擾等。而職場霸凌事件...
問答
(本篇由法律百科編輯高子涵回答)在網路上的發言即使匿名,還是需要負擔法律責任。以下簡單舉例可能涉及的刑事犯罪。發表或散播批評、不實的言論可能涉及公然侮辱罪或誹謗罪公然侮辱罪在網路平台發佈的內容,會讓多數人或是不特定人看見或聽見,就是「公然」。只要可以從語意、動作或其他各種情形判斷侮辱的對象是誰(個人或一群人都可以),就算沒有直接指出對象的姓名,也符合公然侮辱罪的要件。誹謗罪在網路平台用文字或圖畫發佈會毀損他人名譽的「事情」。除非可以證明視真實地而且可以增進公共利益,並且是善意發表,才不會受處罰。...
問答
針對假新聞,臺灣已有規定刑事、民事、行政責任,立法院也提出國家安全法、社會秩序維護法修正草案以為因應。相關資料可參考立法院網站公布的「網路散布假新聞、假消息之法制研析」。依目前現行的法律:刑事責任有刑法第310條毀謗罪、第309條公然侮辱罪、第151條恐嚇公眾罪、第153條煽惑他人犯罪或違背法令罪等,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04條尚有意圖使人當選或不當選而誹謗罪。此外,尚有其他特別刑法定有刑責,例如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散布或傳播不實疫情消息罪、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6款、第171條第1項及第2項意圖影響有價證券交易...
問答
請問,傳line給和前任的所有共同朋友和客戶,說前任劈腿的荒唐內容,這樣會有妨礙名譽或誹謗罪嗎?或是會犯什麼罪呢?有人說如果先寫下”請勿轉發”或是”我夢見這些內容”等文字,就不會觸犯法律,是真的嗎?
問答
您的問題「提出告訴」是指刑法中妨礙名譽的罪名嗎?如果是,那麼不行。因為這些妨礙名譽的罪,基本上都是告訴乃論,意思指「有人提告,檢警才會主動追查犯罪」的特殊犯罪。但因為刑事訴訟法規定,這種類型的特殊犯罪,提告人必須是受害人,也就是被罵的那個偶像,您並不是那位偶像,所以不能提出合法告訴。也許您會覺得不滿,但法律界認為這種特殊犯罪,比起強盜、殺人等罪而言,非常輕微,所以才設下此種限制。不然法院就會面臨無窮盡的小案,將會導致重大犯罪發生時,沒有多餘的人力跟時間去應付,對大家都不好。註腳第309條公然侮辱人...